“小蚕茧”带来上亿收入 解密黔江的脱贫“法宝”

来源:全球纺织网2019/9/23 12:51:00分类:每日头条
第一时间
12:51
热门跟帖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11年起,黔江桑园面积、桑蚕茧质量连续8年位居重庆市首位;2018年,黔江收获桑蚕鲜茧5.043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其中429户贫困户售茧收入811.89万元,人均收入4401.9元……

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曾经石漠化严重、深度贫困的黔江金溪一带山地,依靠桑蚕产业,实现了山绿、民富、产业兴的宏伟目标,走上栽桑养蚕致富路,曾经祖祖辈辈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从此变为现实。

一粒粒洁白的蚕茧,竟然带来上亿收入,成为万千农民的脱贫法宝,黔江如何做到的?这得益于黔江区委区府的高瞻远瞩和超前谋划。从2001年起,黔江依托第一轮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将蚕桑产业纳入全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并按照“建基地、强基础、壮支柱”的指导思想和“栽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通过种种落实到地的有力举措,促进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当家花旦”。

破茧成“金”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略


室外养蚕大棚宽敞明亮,一排排可自动升降的方格架摆放有序,无数条“蚕宝宝”正在小方格上寻找作茧的住所……走进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现代化养蚕大棚,记者一下就被眼前一幅有趣而生动的画面吸引了。

“这个方格架是我们在广西学习后改良的成果,能有效提高蚕茧质量……”看着白胖可爱的“蚕宝宝”们专心吐丝结茧的样子,合作社几位相关负责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告诉记者,自从引入“方格”、桑叶传输带和升降杆等新技术新设备以来,农户养蚕种桑效率大大提高,蚕茧质量逐年向好,为村民脱贫带来福音。

“养蚕养了一辈子,我们现在有了大棚,那比以前能喂更多蚕赚更多钱了!”71岁的农户李乾度有四十余年的养蚕经验,被当地人称为养蚕“土专家”。过去,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他养蚕所得收入仅能糊口。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养蚕务工等方式,他每月能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到明年合作社盈利后还能享受分红。

“种桑养蚕扶贫项目让我们尝到甜头,我们养蚕人的钱袋子开始鼓起来了……”与李乾度一样,许多曾经的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如今都进入合作社的集体经济,走上致富大道。

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金溪镇虽然在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但仍面临贫困程度较深、生存条件恶劣、产业发展薄弱、内生动力不足、基层组织涣散等诸多困难。为此,金溪镇按照区委区府统一部署,紧紧抓住桑蚕产业这个“牛鼻子”,踏实苦干,顽强拼搏,形成“蚕桑+N”一主多辅的产业格局,建成了山地现代蚕业基地,走出一条户户栽桑、家家养蚕的发展新路,为全镇高质量脱贫注入持续动力。

金溪镇是黔江深化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透过全镇的脱贫纪实,可窥蚕桑产业已肩负起全区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任。数据显示,全区栽桑养蚕贫困村75占全区贫困村的79%,桑园面积3.5万亩,2018年产茧2.15万担,收入3876万元,其中429户建卡贫困户养蚕,实现售茧收入811.89万元,户均收入18925元。同时,在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养蚕大户的带动下,近1000名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实现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桑蚕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黔江的蚕桑产业,曾四起三落。如何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困境?在黔江区林业局蚕业站站长徐兵看来,突围之策在于“因地制宜”四个字。

黔江区自然气候条件良好,宜桑宜蚕,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曾表示“黔江是生产优质蚕茧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但在多年发展中,由于土地岩溶石漠化严重,并未产生预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年年栽桑不见桑和养蚕效益低等问题,黔江从2008年起,相继引进“农桑系列”“强桑1号”等良桑品种进行栽植,并对栽桑养蚕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技术推广、养蚕技术培训、防病治虫以及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等补助与扶持力度,让蚕桑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新华乡大田村村民王军眼中,黔江区帮扶新型农民的创业政策,助他实现了多年的致富梦。2015年,王军夫妻瞄准发展蚕桑业的大势,流转100亩闲置地栽种桑树苗,同时建起全钢架养蚕房和蚕种共育室,成为家庭农场主。在蚕茧站技术人员帮助下,经过精心管护,王军的桑园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收益。2016年,他一户的蚕茧就收入8万多元。

“尊重规律,利用科学,才能种出好桑叶,养出好蚕儿。”王军告诉记者,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良桑种植,在科学发展蚕桑业方面为农户提供大量有效支持,农户不但能得到蚕茧站技术人员的帮助,还能及时得到专业培训。

目前,黔江已建成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已拥有13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每年对蚕农的培训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养蚕农户均有一名栽桑养蚕的“技术明白人”,使养蚕成功率达到100%。

除了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黔江还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并建成黔江区茧丝绸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黔江示范基地、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技术体系(蚕桑)推广试验站和重庆蚕桑病虫测报体系黔江测报点,常年与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总站、市蚕科院、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攻关,给予蚕桑产业发展智慧支持和科学保障,探索和总结出适合本地蚕桑发展的“六化五配套”技术路线,被重庆市誉为“黔江模式”,在全市推广和借鉴。

大美蝶变谱写可持续发展农业新篇


将具有发展前景的桑蚕产业落地生根,是黔江因地制宜的一大良策,而建成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亦更是可持续发展、谱写农业新篇的智慧之举。


“桑、蚕全身都是宝。蚕茧可以加工成蚕丝被,蚕沙能制药材,桑枝能用来做菌棒,树木还能改善水土……”谈到栽桑养蚕的好处,黔江区林业局蚕业站站长徐兵打开了话匣子,眼睛总在放着光。他告诉记者,为了充分挖掘桑蚕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黔江区围绕桑蚕延伸产业链,逐步向蚕丝被、织绸、服装等茧丝绸服深加工和桑枝蚕沙蚕蛹附属物综合利用方向拓展,推动生态立桑多元发展这条路越走越宽。

2002年,黔江区蚕业有限公司成立,建立21个乡镇蚕桑技术服务站,安装多条自动化烘茧生产线,生产、经营用房及收购场地达三万平方米以上。从此,黔江蚕桑业进入专业经济领域,一片片土地、一粒粒蚕茧开始成为蕴含经济价值的宝物。

2012年,黔江区又投资近5亿元,在正阳工业园区建设占地120亩的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引进花神公司、唯美地毯、新诚服装等浙江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桑、蚕、茧、丝、绸等产业链。

2017年,重庆武陵山丝绸博物馆建成,推进桑文旅深度融合。蚕桑业从经济源头的商品成为可展示的艺术品,来往游客惊艳于丝绸品的优雅与美丽,更惊叹于蚕茧成丝的奇妙和黔江人的勤劳与智慧。

十余年来,从成立公司到建设工业园,从采桑喂蚕到观赏品展示,黔江桑蚕产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止目前,黔江成功创建重庆市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蚕业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集桑蚕茧、缫丝、织绸、地毯、服装和丝绸博物馆、蚕桑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和丝绸外贸于一体的茧丝绸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

接下来,黔江区将继续围绕建设生态蚕桑产业集群、蚕桑食药生物产业集群的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创新驱动,进行产业基地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围绕组织管理、招商引资、基础建设、产业延伸、科技研发、人才引培等工作,加快生物技术成果产业步伐,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真正实现蚕业转方式、调结构、提品质、促增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实现黔江蚕桑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黔江区桑蚕茧及丝绸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总产值4.2亿元,利税3000万元,解决70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直接带动全区12.7%的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放眼望去,任重道远。在黔江区委区府坚强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以“春蚕吐丝”的奉献精神,奋力前行,让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经济旺的大美黔江图已然形成。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