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装梦想步伐不停歇

来源: 《服装界》 2010/3/25 13:34:00分类:
标签:男装
13:34
热门跟帖

        在充分蓄势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男装的升级尝试显得得法并且有力


  如果蓄力已足,中国男装将再次为自己的梦想展开行动。事实上,提前布局和养精蓄锐的同时,这样的步伐并未停止,2009年,关乎梦想的尝试仍在继续。在充分蓄势的情况下,这样的尝试显得得法且有力,并有可能成为中国男装新一轮提升的开始。


   此前,以贴牌生产品质精良著称的湖北男装企业美尔雅,在寻求模式突围的过程中,提出了“商政男装”的品类概念,并试图将其塑造成为追求成就、勇往直前、勇于挑战,年龄以30—55岁男士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品形象。


  美尔雅的商政男装坚持走中高端路线,但是相对其他高端品牌,美尔雅将价格跨度适当拉大。公司希望藉此在几年内让自己成为中国高端男装市场的主流化高端品牌——“设计是高端的,品质是高端的,却拥有主流价格定位”。


  北京顺美服装有限公司也对自己的高端品牌罗马寄予厚望。为此,公司把对罗马VIP客户的开拓与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


  公司在此前的基础上成立了VIP客户俱乐部,目前他们为公司贡献了销售额的40—50%。公司认为,VIP客户的开拓和维护对于高端男装品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个高端品牌要做大做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忠实VIP客户。如果这一数量低于整体顾客量的30%,那么品牌的后续发展就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事实上,金融危机可能刚好为多年来一直追求高端的中国男装,提供了一个追赶国际品牌的时机。


  危机爆发以来,一向高姿态的国际品牌放低身段,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促销风潮。范思哲等还宣布,未来3—5年将在香港、天津、沈阳以及中西部地区布局多家折扣店。


  这使中国高端男装与国际品牌再次直接交锋。


  其实,从网络布局上来看,国内男装品牌可能还要优先一步。尽管很多二、三线的外资品牌都在抢占和挤压国内品牌的渠道资源,但对于国产高端男装来说,在产品定位和顾客培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并通过这些优势和国际化形象,抢占高端百货渠道。


  在产品工艺及成本控制上,国产高端男装同样毫不逊色。经过十几年的生产积累和改良,中国男装企业在制造水平方面已经有很大提升,不少企业都在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同时,它们在服装版型研发上以亚洲人体型为基础,结合国际时尚的剪裁,创造出更加合体、修身的着装风格。


  也许随着高端市场新的品牌格局形成,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在下一轮竞争中,国内高端男装品牌将会把这些优势发挥得更明显。


  对此,它们有方法,也有信念。“我们坚持的高端定位不单单有形式上的坚持,更重要的是一如既往战略上的坚持”,山东新郎希努尔公司董事长王桂波说,“不管怎么说,在这场博弈中我们必须胜出,将来中国服装企业要想在世界高端品牌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胜出。”


  不过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亲民化运动可以看出,它们对中国市场兴趣日深。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品牌想来到这里——无论是否只想把这里当作逃离金融海啸的避风港。


  虽然卡尔·拉格菲尔德的“巴黎·上海”秀看起来并不上海,也不中国——多次出现军装元素和越南斗笠——好在设计师早就说了,这个系列只是他想像中的上海。但更多的品牌显然都为中国市场做足了准备。


  2009年9月末,意大利品牌CANALI2010春夏系列发布暨品牌75周年庆典在上海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举行。当晚的发布主题叫“优雅的回归”,模特身着40套新装登台展示。这是CANALI继在意大利米兰的庆典之后,在本部外举行的唯一一个大规模庆祝活动。


  CANALI全球市场总监Paolo Canali认为,在经济危机的萧条境况下,中国销售额的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欧洲市场的压力,也让他更坚定了在中国的发展计划,现在, CANALI在中国32个城市拥有60家门店。


  杰尼亚的目标是把在中国的份额超越美国,使之成为自己在全球最大的市场;GUCCI执行副主席、全球公关经理Mimma Viglezio在谈到中国市场时,用了“burst(爆发)”一词:去年第一季度,GUCCI在大中华地区的增长高达13%;路威酩轩(LVMH)集团在上海筹建尚嘉中心,在使用规划中,它将成为集团旗下品牌的集成店;而几乎同时,与尚嘉中心定位一致,打着“亚洲第一”和“中国之最”的高端购物中心,正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武汉、长沙甚至是合肥复制。


  不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男装正在迎着这股进军中国的热潮逆流而上,回溯到它的源头。


  在经历了因巴菲特而引起的广泛关注后,大杨集团顺势展开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去年年底,大杨董事长李桂莲表示,公司品牌创世的主要目标是布局海外,并“计划进入美国230家高档商场,之后将是亚洲和欧洲市场。”


  根据公司所在地大连的当地媒体称,在“巴菲特视频”被国际媒体报道后,北美最大的服装批发商Peerless立刻派高层到访,提出承担创世在美的所有销售事宜。


  在公司位于普兰店市杨树房镇洋尔特服装工厂的一个车间中,许多产品工艺都要求手工缝制,几件成品的标牌上写着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等众多名人的名字。经理王林说,这里的产品采用单量单裁和单独设计,从给客户量尺寸到最终交货需3—4周,目前国外需求增长较大。


  大杨总经理石晓东表示,批量生产仍是目前公司的常规生产方式,而单体单裁的利润率却是前者5倍以上。伴随进军国际市场,创世将顺势把自己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单体单裁品牌。


  其实早在2008年下半年,波司登的两家男装旗舰店就在英国开业,分别位于英国萨福克县和林肯郡的繁华街道。


  “波司登男装在剪裁工艺和风格设计上非常专业,我们销售的服装里有1/3都是波司登男装。”英国经销商GREENWOODS集团总裁约翰汉斯说。自登陆英国市场以来,公司在英国已经有80多家销售专厅。


  在中国男装向更高端领域和国际市场的迈进中,这些品牌所付出的努力,都成为中国男装国际化进程中极有价值的尝试。


  并购,曲线国际化


  更多的尝试在2009年得以进行。


  金融危机爆发后,大批来自中国的买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国际市场,与以往不同,他们这一次要买的,是国际品牌本身。


  金融危机让一部分国际品牌经营出现困难。2009年上半年,BURBERRY施行成本削减计划,裁员1000多人,但在上半个财年,税前利润仍比2008年同期下降19.6%;同一时期,HUGO BOSS亏损了1590万欧元。


  “负债过重,给了中国代理商机会”,而在此之前,一些国际品牌几乎很少主动出售股份,“即使有,也轮不到中国的代理商”。


  关于收购,实力是个大问题,“动辄几十亿的资金”。不过现在,大批私募基金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只要是负债比较多的奢侈品牌,背后几乎都有中国买家在尝试收购。


  对于很多实力雄厚的中国男装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机会。


  去年年底,九牧王透露,公司已经收购了欧洲某知名服装品牌,正在进行资产清理和扫尾工作。“合作方式是我们控股,我们看中的是其研发设计和品牌管理能力。”公司董事长林聪颖说,收购完成后,九牧王除了保留对方的高管、设计团队及终端之外,还计划将其引进国内销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大中华区运营该品牌。


  在他看来,在金融危机之下惨淡经营的欧洲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出现了现金流问题,此时出手成本相对低廉。九牧王暂时并不准备借此将自有品牌推广到欧洲,而打算继续经营该品牌在欧洲的业务。


  “全球制造业正在进入寒冬,包括跨国巨头在内的诸多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危机、经营危机。这给中国企业并购、迅速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也说,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并购创造了良机。 


  在他看来,在国际市场上,并购现有品牌就同时获得了对方的商誉、设计力量、市场认同度、营销网络等宝贵资源,并进入了国际主流市场,取得了与国外企业平等对话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实现公司治理的国际化。国际品牌企业走向被收购的命运,往往是在成本竞争中败下阵来,而它们在组织构架、公司运营等方面仍旧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其实企业并购本身就是一种资本运作行为,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成长性比较好的具有潜力的项目,再通过对该项目的包装,将它们推向市场,进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众多国际品牌估值缩水,并购正变得唾手可得。对于中国男装等国际化程度较高、实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来说,或许将通过并购迎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最好时机,向多年向往的国际化梦想再迈出一步。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