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婆婆沉醉传统手工艺
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孩子过“百天”时,家里的女性亲戚都会送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而且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广化桥社区的钱萍娟老人从十三四岁就跟随长辈学习做虎头鞋了,到现在为止已做了数千双,在做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记者在现场看到,红、黄、黑、蓝、白等各种颜色的小布头在钱婆婆的手中像变戏法一样。不过看得出,这虎头鞋的做工十分复杂,钱婆婆告诉记者,做虎头鞋得先打袼褙(袼褙:用碎布或者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然后按鞋样的大小剪下一块,再将一层好看的布料缝在剪下的袼褙外,虎眉、虎眼、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做此鞋时,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才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后,兔毛随风飘动,虎头也有了动感。
因为费时、费事,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从事虎头鞋这项纯手工艺活儿了,但是钱萍娟老人仍然热衷于这项民间传统手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她做的虎头鞋可以说是别具特色。
激发下岗工人创业热情
现在虎头鞋被列入了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钱萍娟老人的手艺不仅仅是个人的了。广化桥社区书记柳亚婉告诉记者,她早前就一直想找到社区内会做虎头鞋的师傅,把这一民间技艺传承下去,不过一直寻觅未果,直到去年2月,柳书记到辖区拜年,无意间发现一位名叫钱萍娟的婆婆会做虎头鞋,而且手艺十分精湛。考虑到当时社区还有40多位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创业问题,于是,经过一个月马不停蹄地筹备,广化桥社区“虎头鞋创业工作室”正式成立了。
工作室成立以来,看到钱婆婆做虎头鞋的精湛技艺,很多人都慕名而来,现在正式报名的已有四十多人。柳书记介绍说:“本来工作室只有两个老师,钱萍娟老人和她的外甥女潘三媛,她们得手把手传授手艺,如今已有三名学生出师了。”
工作室虽小,却让一部分失业人员尝到了创业的甜头,50岁的何文娟就是三名出师的徒弟之一,已经十多年未就业的她现在就以作虎头鞋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学了这门手艺不久,就挣钱了。她告诉记者,第一批有30双虎头鞋,全部被南大街步行街一家婚纱摄影店收购,随后在常州项目推荐会上,她带去的三百双虎头鞋全部售空,现场赚了将近2000元。何文娟告诉记者,她想过要为自己做的虎头鞋注册商标,创立自己的品牌,但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较多的精力。目前还是先做好这些虎头鞋,慢慢积累。现在的何文娟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店铺,但是,慕名前来购买虎头鞋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以前我就用些零散的线做,现在我把它当成是我的事业,会专门到外面去进料回来缝制。现在上门来买的人多了,我都来不及做了。”讲起自己的“创业经”,何文娟很是开心。
大学生也来”加盟”工作室
传统的“虎头鞋”图案简单、式样单一,工作室的学员们就琢磨更多更好看的图形。现在虎头鞋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还有了新品种虎头靴,不仅样式好看而且更保暖,时尚感也更强了。越来越多的商店打来电话和社区联系,想要订购虎头鞋。“虎头鞋创业工作室”还将与地区饰品店联系,希望借助他们的创意设计,为虎头鞋这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品赋予更多时尚的元素,提升艺术层次,提高商业价值,拓展市场空间,从而为更多的失业人员学习技能、创业就业提供平台。柳书记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在社区办公室内摆放一只陈列柜,把工作室成员做的各式各样的虎头鞋都放在陈列柜中,既可以给人欣赏精湛的民间传统工艺,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门手艺,而前来欣赏的人如果想要订购也可以在陈列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式。”
就在前两天,江苏工业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10多名大一学生来到广化桥社区,表示对虎头鞋这个民间工艺品很感兴趣,想要学习。在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有几个小姑娘已经绣得有模有样了。柳书记表示,社区将为正式报名做虎头鞋的学员们半个月开一次课,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项民间手艺,将民间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