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厦门的网羽拍类产量全球最大;厦门是境内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厦门的赛车级自行车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厦门产的运动眼镜质量境内数一数二……
不知道也很正常,因为在过去,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贴牌外销的。“二十年前,在承接台企的转移中,福建的体育用品行业在懵懂中起步,如今我们已经成为境内最主要的体育用品出口基地。”厦门市体育用品协会秘书长蔡文胜告诉记者,厦门企业占据了福建体育用品出口市场七成以上份额,因此,我省拟在厦门成立福建省体育用品出口基地商会,着力建设厦门体育用品出口基地。而我市的体育用品行业也开始谋求转型,从“制造”迈向“创造”。
台湾体育用品业更注重创新
2008年,我市运动健身器材出口9.5亿美元,增长17.4%,如果加上旅游休闲用品、运动服装、运动鞋等,出口量将达62.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1.2%,位列第一。体育用品产业已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培育打造的百亿产业集群之一。
“尽管如此,但我们在产品创新设计、技术含量、国际市场推广、自有品牌建设、行业管理等方面和台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蔡文胜说。今年初,省委书记孙春兰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我省运动健身用品产业积极借鉴台湾经验”。
为此,我市体育用品协会日前组织旗下美家龙、朗美、云中飞、欧野、阿法、帷盛发、爱派、纬嘉、宝德福9家企业赴台访问,与台北市体育用品商业同业公会和台湾区体育用品工业同业公会进行交流。期间,访问团还参观了台北国际体育用品展(TaiSPO)。在展会上,海峡两岸体育用品展区引人注目。而展会开幕式上最先颁发的奖项竟是产品创新奖,这也让我市体育用品企业印象深刻。
没有品牌和研发,永远只能受制于人
台北市体育用品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焕棠告诉记者,两岸业界的合作日益密切。四十年前,台湾的体育用品企业也是从“代工”、“贴牌”起家的。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自创品牌,并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转而致力于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
事实上,这也是大陆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市美家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帆坦言,对大陆体育用品行业来说,技术创新带来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去年,各地提高工人工资就是个明确的信号,低价位产品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提升,全球帐篷的生产基地已经从中国转移到孟加拉国了。厦门帷盛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桂明对此深有感触:“没有品牌和研发,永远只能受制于人。”为此,帷盛发正在着手设计推出自己的品牌。
与台企合作,自有品牌空间巨大
从“制造”迈向“创造”成为一代体育用品人的梦想。许增收应该算是圈子里较早“吃螃蟹”的那个人。2000年,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这个知名的Wilson网球拍代理商突然宣布“不干”。随后,在游历了欧美三个月后,他找到了境内市场的空白——运动眼镜。如今,许增收的欧野实业有限公司在各地拥有100多家店,成为境内数一数二的运动眼镜品牌商。
“事实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如今的球拍代理利润大幅下滑,而由于国人运动意识的提高,自有品牌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许增收说。
迈上品牌之路的不仅仅是欧野,于帆告诉记者,美家龙目前也开始推广自己的品牌。“老实说,在技术研发方面,台湾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家龙致力于与台湾在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比如,台湾方面提出设计概念,由厦门的企业转化为实体,再一同开发市场。“地缘优势使我们更有机会与台企进行交流与合作,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产业。”蔡文胜表示。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