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跨产业经营“袋鼠模式”抢滩新能源

来源:创业财网2010/6/5 12:02:00分类:
标签:创业
12:02
热门跟帖

  5月4日,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e6首批10辆交付客户,第二批投用的40辆也将在5月底前完成。此前的4月30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宣布,将于今年内在洛杉矶成立北美3个运营部门总部,届时E6将作为拳头产品主攻北美市场。而洛杉矶市政府已同意采购部分比亚迪节能汽车,并将对比亚迪生产的部分电动公交车进行测试。从国内魁首到国际新秀,有着“创新狂人”之称的王传福,传造了一个又一个“比亚迪神话”?


  新处长下海淘金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短短5年的时间,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也随之而来。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掌握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开始思索,如何能在自己钻研的电池行业里获得更大价值。


  当时,要花二三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这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坚信,当下的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扩大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


  创业之初,王传福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问题: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一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全干燥的锂电池工作室需要几十亿元人民币。王传福想出了自己的法子:亲自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这样算下来,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只需要100多万元人民币。


  “说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当时掌握的机会不多,所以必须要先在思路上创新,才能获得制胜的法宝。”王传福说道,“我算过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2000年,王传福正式进入锂电池生产领域,他带了200万元人民币去日本买设备。结果日方开口就是500万美元。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王传福又想出了新点子,他把大批的镍电池生产设备搬到锂电池生产线上,不兼容的重新设计;设计不出的就用人工和夹具代替。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于,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让比亚迪具备了更灵活的优势。当客户提出更换产品,或增加订货量的时候,比亚迪可以自行调整生产线,无需依赖外援。直到今天,比亚迪的电池工厂里仍有60%的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


  如此一来,比亚迪的锂电池生产成本骤降:一块锂电池比亚迪的成本只需1.3美元,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洋则为4.9美元。巨大的成本优势为比亚迪赢得了市场青睐,2000年,摩托罗拉将比亚迪纳入了自己的供应体系。


  创新思路再战新能源


  2003年1月,比亚迪耗资2.96亿元收购秦川汽车制造厂77%的股权,由此跨入汽车行业。


  为实现电池主业与电动汽车的平台互动,王传福开始在汽车生产上动脑筋。当时的这项投资并不被看好,因为靠组装奥拓车生存的秦川汽车厂多年来经营惨淡,而王传福在汽车行业也完全是个 “门外汉”。此后的两年,比亚迪汽车果然一直亏损。


  关键时刻,王传福仍然坚持以技术创新寻求新发展。2005年4月,上海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成立,下设20多个项目攻关组,分别从事比亚迪系列轿车车身、汽车电子、安全装置及电动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半年内就成功申报100多项国家专利。随后,比亚迪成立了上海汽车工业园,建立了构架齐全的汽车研发体系和整车检测中心以及自己的碰撞线和各种环境实验室。


  在完成了生产、研发、销售布局后,比亚迪集中全部精力开发的第一款新车———F3,正式面世。肩负着比亚迪开拓市场和塑造品牌双重重任的F3,一经上市便引发抢购热潮,取得了极佳的销售业绩。比亚迪也由此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而根据王传福的总结,比亚迪汽车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猛发展,源于其独特的 “袋鼠模式”:集中内部资源,在已有的商业领域成功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利用内部的资源像袋鼠一样繁衍一个又一个新业务,汽车业务即是比亚迪培育出的第一只“袋鼠”。


  王传福将“袋鼠模式”解析为三大特征,即长腿、育袋和自我奔跑。所谓长腿,就是技术和专利。从2002年到2008年,比亚迪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都在1000项以上;所谓育袋,就是比亚迪先掌握某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比如车载电池、车身模具和汽车电子等,然后再通过整合,形成整车制造的集成优势。自我奔跑则是比亚迪在传统手机电池业务领域,依托现有手机制造商客户群,把产品线拓展到手机零部件产品群,并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奉行“垂直整合”和“成本控制”战略,有效减少了供应商的中间环节,保证了快速在市场上推出新品抢占份额。


  在倡导“减排”、“低碳”生活的今天,王传福同样不甘人后。随着全球首批纯电动出租车e6批量推出并上路运营,比亚迪又朝着为人类创造美好环保城市生活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启动电池到动力电池都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绿色之芯”ET—Power铁电池,e6完全丢弃LE传统燃油动力,做到了真正意义的“零排放”。其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只相当于燃油车1/3至1/4的消费价格。


  对于城市环境来说,比亚迪e6除低碳零排放以外,在车辆长年使用废弃后,车身铁电池含有的化学物质均可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是真正绿色环保的电池。自此,王传福在带领比亚迪横跨电池、汽车与新能源三大产业之后,又将在数年内完成一个看似“乌托邦”的神话。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