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这句话出自《曹风·候人》。诗中描写一位女歌者爱上了一位青年武士,渴望得到那人的垂青,才结同心,但那武士却不解风月她便感到如饥如渴,情急难堪。这被女子爱恋的男士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那个良人超君绝伦,虽然穿“赤芾”的人很多,我只对他爱慕。“芾”用于礼服之中,也叫“蔽膝”,能用时系佩在革带之上,遮挡于腹,下垂至膝以表示对上古服制的纪念。“芾”,其多垂至膝间,如《小雅·采菽》:“赤芾在股”,“股”,大腿,自胯至膝盖部分。郑玄笺日:“芾,太古蔽膝之象也。
冕服谓之‘芾’,其他服渭之‘韡’,以韦为之,其制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藉此可以对蔽膝的形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蔽膝从上古时期的围裳衍生而来,用熟皮制成条状,上窄而下宽,底部呈弧线形,外表涂漆,并绘以图纹。所谓赤芾就是红色的蔽膝。
但是“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因为那个男子不解风情,所以他不配穿那华丽的衣裳。最后急得那位女子感叹到:“婉兮娈兮,季女斯饥”。又年轻啊又漂亮,少女思春饥渴彷徨。
{page_break}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这句话出自《豳风·九罭>。这是一首主人留客的诗。留的什么客人呢?是“衮衣绣裳”,穿着华丽礼服前往朝见周天子的公爵贵客。
衮衣,也称“衮服”、“衮龙”、“龙衮”、卷衣”。省称“衮”。“衮”字与卷在古代同声,卷者曲也,像龙曲形曰卷龙,画有龙纹的礼服曰“衮衣”。“衮衣”是周代天子“六冕服”之一,其等级仅次于“大裘而冕”,为九章,即在黑衣上用彩色画有龙、山、雉、火、宗彝等五种图形,天子、上公祭祀先王则服之;纁裳用彩色绣成藻、粉米、黼、黻等四种图形,故“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同为“衮衣”,天子和上公也有区别,天子画升龙于衣上,公只能画降龙,区分得十分细密和严格。
主人真诚她挽留贵宾:“是以有衮农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把您的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伤啊!主人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以表诚恳挽留。这种习俗,到后来演变成“留靴”,即硬把官员的靴子留下,以表达诚恳的挽留。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