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2岁的许连捷带着一批晋江乡亲创立恒安公司,斯时,晋江的服装加工业刚起步,在家中排名第七的洪肇设,将自己经营的裁缝铺改名新艺佳丽服装厂后再改名为“柒牌”;同年,在邻近不远的另一个镇晋江金井镇,一家名为金井劳务侨乡服装工艺厂的集体制小企业刚刚迎来了一位年仅20岁的厂长周少雄;也是在1985年,23岁的吴火炉则办起了梧埭面粉厂。
1987年,17岁的丁志忠独自来北京,走上王府井,推销出了600双老家晋江所产的运动鞋;17岁的丁水波用打工积攒的500元钱,和两个结拜兄弟一起创办了三兴公司;同年,32岁的许景南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准备在制鞋业中大干一场,开始承包耐克在晋江的工厂;丁建通的工厂开始每天一万双鞋的产量。
此后一经数年,商史如水,起伏颠沥,中国经济增长赐予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机遇,对于许多“站对了”产业的企业而言,就如同站在电梯一样,“即使站着不动,也会一直往上增长”。
许连捷的恒安公司,成了恒安集团,其主业也转为消费用品,1998年,旗下的恒安控股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当时的晋江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今日上市市值超过700亿。
周少雄三兄弟和四个哥们,随后创办了七匹狼,主业为服装,2004年深圳中小板上市,成为晋江市的第一家服装类上市公司,如今市值90亿。
丁志忠在家族资助下,1994年在家庭作坊的基础上,设立了安踏公司;2007年7月,丁志忠家族的安踏体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丁氏家族的身家最高达180亿;2001年,丁水波的三兴公司改名特步,于2008年6月在香港上市,募资21亿,其家族财富超过70亿。
丁建通于1996年将制鞋公司改名为“别克”,2004年更名为361°,2009年6月在香港上市,募资20亿,家族财富超40亿。许景南于1989年注册了“匹克”商标,2009年在香港上市,家族财富超40亿。丁思强于1997年从鞋底制造转入制鞋业,2004年创建美克鞋业,2010年在香港上市;洪氏家族创建的柒牌和劲霸服装,也开始尝试上市之路。
但这个时代在给予机会的同时,也捆绑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裹挟着、拉扯着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中长大。
晋江这批企业也是如此。在所谓上市和创富辉煌之前,几乎所有的这些企业,都相似地经历过广告豪赌、制度化之痛、资金链困境等问题,同样,这一批成功者脚下,是无数不被记得的先烈公司们。
截止到2010年6月25日,晋江已上市企业的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第一,达到26家。
产业集群也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兴起,面料、化纤、拉链、线业甚至物流业,都已有公司上市。
但产业集群同时也形成了一片放眼望去即可见的“红海”,对于先行的既得格局者而言,在稳定增长的同时,危机感也日益增长,企业家们如今在思考的是,在早期大力投广告、打品牌而带动增长的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如何利用管理工具和电子商务平台,来更为系统性地整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只是,从思考到行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可以预见的是,“教父级”的许连捷所进行的两次变革,尤其是2009年开始的第二次管理变革,给晋江的其他企业,是会带来触动和示范效应,一如这位老先生过往的上市、制度化、资本家族化、管理市场化的种种尝试一样。
晋江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已远不只满足于复制先行者,他们更希望借助新的电子商务平台,找到更创新的商业模式。与鞋服产业相关的电子商务业务成为首选,淘鞋网、环球鞋城、名鞋库等先后涌出。
但是,地域和人才的局限,所带来的短板日益明显。尽管晋江这个县级市不乏五星级宾馆和遍地宝马车,但依旧掩盖不了这个小城市的闭塞和边缘,企业“迁都”厦门已是公开的趋势。
对于外来风险投资而言,晋江是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地方。在当地,一个企业引入外来风险投资,会被理解为“缺钱了、企业不行了”,而外来VC对当地企业“看不懂”的财务报表也总是将信将疑。
但正如中国所有的草根民营企业家对机会和利益的天然嗅觉一样,晋江的企业家们,对于股权投资所带来的财富神话,是看得很清楚的。“创而优则投”,先行者如恒安的家族基金以及周少雄的家族集团,以及柒牌洪氏兄弟,在股权投资领域,已有获益案例。
恒安、七匹狼、亲亲食品几大晋江企业联手出资的红桥创投的最终成立,可视为晋江本土创投零的突破。吴火炉最终选择了将一手创建的亲亲食品控股权卖给恒安,而全职转身VC业,如今,他的title是红桥创投董事长。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