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伊士曼铺布机开始呈现出30%~40%的增长势头,其中2009年12月的增幅较11月的表现提高了100%,并且2010年至今的市场表现更为强劲。湖北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工业园)、苏州远东纺织、安踏集团、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等运动休闲品牌及其加工厂在近两年间大量使用伊士曼铺布机,值得一提是已拥有铺布机一百余台的青岛即发集团,2009年始转而购买伊士曼铺布机数十台。这个以电剪刀闻名于世的百年品牌,开始生产推广其铺布机也不过才四五个年头,却从铺布机领域的新人一跃成为上年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后起之秀。除了新秀的不俗表现之外,老牌铺布机品牌也有出色的业绩。铺布机产品的鼻祖日本川上,2009年至今一直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状态。川上中国副总经理潘国民说,自前两年开始,中国服装工厂对于全自动铺布机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铺布机市场突然得到提升,购买铺布机的热潮几乎在全国各个市场普遍兴起,而不局限于往年几个集中的销售区域。仅以宁波地区为例,该地区在近两年间陆续购进川上铺布机近200台,生产设备的更新适应了服装工厂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台湾欧西玛以及包括将铺布机品牌作为其自动裁床配套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的其他品牌,如法国力克、美国格柏、上海和鹰等,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区别于这些生产工厂,以PGM、上海德卡等为代表的销售公司,其代理的铺布机品牌也在这一波市场热潮中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事实上,以全自动铺布机为代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热销,反映了中国服装企业在整体产业升级过程中对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装备更新方面的迫切需求。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下,中国的服装工厂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不断上升的各项生产成本、日益缺乏的专业劳动力资源、品牌竞争、国家政策、汇率变化……任何一项微调都会撼动这个已经上紧发条的中国服装产业。被各种压力逼迫着但仍然坚守于服装生产的企业主们,开始寻求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力量。在生产装备方面,他们已经将目光从过去的只停留在缝纫阶段转移到裁剪阶段。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实际上,铺布作业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铺布的效果决定了服装成品质量及原材料的消耗。
智能
今天,发生在中国服装产业中的情况事实上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国家及日本上演的一幕有太多相似之处。也正从那个时期起,全自动铺布机产品在欧美与日本的服装企业中开始大量代替人工,并迅速普及开来,这一高度前进的状态延续近了10年时间,直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铺布机发展的高峰期,铺布机在欧美及日本企业中的使用率达到了80%以上。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市场而言,铺布机正在步入一个普及化的阶段,潘国民有信心地表示。
1967年,川上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铺布机(当时是半自动铺布机)。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制,1973年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全自动铺布机,并获得市场共鸣。同一时代,欧美企业也陆续推出自己的铺布机产品。美国格柏、法国力克、德国奔马、意大利依玛、日本NCA以及高岗、高鸟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品牌。近几年,随着美国伊士曼、台湾欧西玛品牌的迅速崛起和壮大,铺布机产品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铺布机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手动简易式铺布机,即机器靠手推行走,靠人工断布,到后来的半自动铺布机,即机器靠手推行走,自动断布,再到全自动铺布机,即机器自动行走,自动断布,这其中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对机器进行原理性、结构性改变的基础上完成的。特别是针对不同服装面料和不同领域产品的铺布要求应运而生的各类全自动铺布机,他们的每一次更新换代更能显示出铺布机在智能化程度方面的不断演进。
在服装产业方面,传统的铺布机只能应对梭织面料、棉布等,接下来出现了应对化纤及弹力较小的针织面料等的铺布机。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风靡全球的“莱卡”和“莫代尔”等高弹力紧身面料,此时各铺布机品牌的竞争焦点又集中到了弹性面料的铺布效果上。是否能够适时地根据全球面料流行趋势研制出相应的铺布系统并达到完美铺布效果的能力,是衡量一个铺布机品牌是否能够长久立于竞争制高点的最重要因素,当然也显示出一个铺布机品牌技术含量的高低。针对弹性面料,伊士曼NA-900系列铺布机可以自动感应不同面料的张力进行调整,自动侦查拉布高度,两套伺服系统保证行走速度与放布速度完全一致,完美展示了机器对于智能化任务的挑战。另以轻薄面料为例,它分为透气面料和不透气面料两种。目前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铺布机可以做到透气轻薄面料的铺布,但铺布效果不一。而对不透气轻薄面料,如羽绒服里料、降落伞面料等,由于在铺布过程中这种面料的质地对铺布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与之相适应的铺布机更少。针对这种面料,川上的专利技术空气去除装置可以帮助服装工厂在铺该类面料时提高30%的工作效率。此外,在铺某些特殊面料时,往往要求铺布机具有面对面铺布的功能。面对面铺布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来回铺布,这种方式多数铺布机品牌都能做到,二是对合铺布,即将下一层面料在完成铺布前翻转过来扣合上一层面料。这种铺布方式对西装毛料、灯芯绒等有毛向要求的面料而言是必需的工艺,目前只有少数品牌才能做到这种铺布方式。
在其他产品领域,目前全自动铺布机已经完成了从服装行业到汽车、航天航空、家纺、医疗等领域的拓展。由于待铺的原材料不同,铺布机需要在整体结构方面和原理上做改动才能实现铺布。一般来说,待铺原材料的临界点为幅宽2.4米,重量为100千克,超过这个界限之后每增加一个级别,整个铺布机就需要做结构性的变化。现在,日本川上采用装载松布系统与铺布系统分离的方法,配置特殊装置,可以实现对无纺布、汽车安全气囊、帐篷、床上用品等面料铺布,铺布幅宽最大为3.5米,重量最大为2000千克。伊士曼NA-800型铺布机可以针对包括家纺制品、旅游帐篷、睡袋、医疗制品、箱包、沙滩遮阳伞、布衣柜等在内的面料进行铺布。法国力克的Brio系列拉布机凭借其摇篮式上料装置可以毫不费劲地举起250多公斤面料进行无张力铺布,利用输送带式铺布台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将布运送到自动裁剪区,使之可以很好对齐以便裁剪。欧西玛F8全自动PVC铺布机借鉴前一代产品平织布、羽绒布专用拉布机F1系列的性能演变而成,专门针对轻、薄、粘性布料,如PVC、尼龙布、羽绒布、化纤、涂层布料等而设计的机型。
效率
宁波伊士曼公司销售经理吴汉桥说:“现在,服装工厂的铺布工人一年铺布所走的路可以绕地球好几圈,枯燥乏味。全自动铺布机的诞生将他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铺布质量和效率,甚至能够实现人工在铺布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即使很小的服装工厂也会采用铺布机的原因。
吴汉桥介绍说,若以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一台伊士曼铺布机每天可以铺大约6000米针织面料,相当于4~6个人工铺布的量。从节约面辅料角度看,伊士曼铺布机每床面料两头预留不超过1.2厘米,每层可节约4厘米,那么每天合计可为服装工厂节约面辅料成本300~400元人民币。
以川上NK-300GXN铺布机为例,只需要1个操作人员,工作8小时,就可完成110卷面料的铺布工作,否则即使6个操作工人也未必能完成此工作量。一般一台铺布机最多用3.5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投资。以使用寿命20年计算,在剩余的16.5年时间内可为服装工厂创造可观的效益。
台湾欧西玛曾经做过实测,得出结果:其铺布机用于针织面料时效率为人工铺布的5~8倍,用于梭织面料时效率为人工铺布的3~5倍。
正是由于全自动铺布机具备了这种变革服装生产状态以及完成人工所不能及的能力,其在中国服装产业中发展潜能巨大。
潜能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品牌的铺布机市场主要在亚洲,欧美品牌的铺布机市场主要在欧美。现今,仍然保持着这种格局,但是主要的竞争区域却越来越明显地集中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80年代初,当时的铺布机主要在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中国北方的一些国有企业使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服装产业,铺布机的使用率还不到5‰。9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服装产业转移,部分中国服装企业开始接触到铺布机,并且普及率提高到10%左右。鉴于铺布机在近两年间的优异表现,供应商提高了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值。潘国民认为,铺布机在中国已经步入普及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内,量的提高速度会大于前两年,当量一旦达到某个高度后,整个产业格局就会发生变化。当谈及铺布机发展的理想状态时,吴汉桥预计在今后2~3年内,市场容量会再提高20%。这样的发展空间,对任何一个铺布机品牌都意味着机遇。
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牌铺布机供应商角色发生着变化。日本品牌中除川上仍保有其优势之外,NCA以及高岗、高鸟品牌不断收缩自己的地盘;法国力克、美国格柏的铺布机产品作为完善服装工厂裁剪房的装备,配套其自动裁剪系统进行销售;德国艾斯特奔马的倒闭与被并购,目前奔马品牌在中国市场由浙江新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销售推广;上海和鹰在结束了与日本高鸟的合作后,从自动化裁剪系统到铺布机完全实现本地研发和销售;以专业裁剪设备出身的美国伊士曼和从整烫设备转型而来台湾欧西玛,以其智能型、兼容性和高性价比的特点迅速占领铺布机市场……自此,作为商家必争之地的中国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在中国市场,铺布机供应商们锁定的的客户群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先使用铺布机的日本、欧美以及台湾企业,他们的服装产品定位高端,今后也将是铺布机的使用群体。其次是发展快速的中国自主品牌,他们目前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出于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的需要,将成为购买铺布机的主力军。另外,以承接外贸订单为主的一些企业,他们在合作企业的要求下会购买指定品牌或自由选择品牌铺布机。梭织类服装产量下降,针织类服装企业数量增加,这是近阶段铺布机销量上升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预示着针对针织类、特殊面料的铺布机将是今后市场需求的方向。
热战
随着中国服装产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铺布机产品从最初的外企、部分国有企业等高端定位慢慢向中小型企业“下沉”,而更多不同层次的服装企业开始主动向铺布机这种全自动生产装备示好,中国的铺布机市场即将展开一场热战。
日本川上,目前拥有多种型号的铺布机,它们分别针对不同服装面料和不同产品领域,其中50%以上用于服装行业。未来,川上更看好中国自主服装品牌,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充分发挥其在量身定制方面的技术实力。对有特别宽、大、轻、重面料铺布要求,需要进行机构性改动的设备,其设计与生产都在日本完成,服务与配套由中国团队完成。另外,由于国外进口的产品,其价格受汇率影响很大(自2007年至今,日元汇率已经变动20%~30%),虽然机器本身从日本出厂时的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受汇率影响价格浮动很大。川上希望通过在中国组装铺布机以降低部分成本,在保证川上品质的同时将价格下调15%左右,减轻汇率变化的压力。
美国伊士曼,自2004年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其主打产品电剪刀后,在积累了大量本土化国外品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本土化生产铺布机产品。不断改进的产品质量与服务第一的理念,使其成为这两年间铺布机领域炙手可热的品牌。伊士曼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上。为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它可以在与湖北某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的同一天就立即设立了武汉事务所,实现“零距离”服务。目前拥有东莞、青岛、石狮、武汉、温州、义乌、常州等事务所。为了完善售前、中、后服务,伊士曼在两年前就开始重整渠道,将渠道等级从原来的省级下放到市级,这使得公司对于全国各地客户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在技术研发方面,伊士曼将更多地关注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时遇到的实际挑战,以全能型铺布机为研发主体。
美国格柏,尝试本土化生产的又一个国外品牌,针对中国市场分别推出了XLs50型和XLs250型铺布机。得益于其40余年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格柏铺布机拥有很好的铺布能力,但仍缺乏价格优势,主要是配套其自动裁床进行销售。
上海和鹰是自动化裁剪设备领域的第一个中国本土品牌。目前铺布机产品共有四种系列,包括针对针织面料、梭织面料、针梭织面料以及针对筒装布的铺布机。现在产品全部在中国研发、生产。铺布机的销售目前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主要是配套其自动裁床进行销售。
法国力克,凭借其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自动裁床生产能力,力克能够最大限度优化铺布工序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灵活性。力克在重型、大直径布卷的铺布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力克产品完全从法国进口,缺乏价格优势,主要是配套其自动裁床进行销售。
编后语:据业内专家分析,在过去几年中川上、欧西玛、伊士曼等是铺布机领域全国年销量名列前茅的品牌,他们年销量的总和占中国铺布机年销售总量的80%左右。但遗憾的是,由于本次采访未联系到台湾欧西玛品牌的负责人,因此有关欧西玛的产品销售及技术情况未在本文中做相关叙述。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