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的许先生在广东东莞开了14年工厂,主要生产圣诞彩球、圣诞吊饰等,几乎所有产品都销往欧美等地。他坦言:“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深圳富士康加薪事件和佛山本田罢工事件后,感觉工人们的心态都变了。现在工人难招,要求的工资又高,我周围的企业缺工都很厉害。”他说。
珠三角因其庞大的制造能力而素有“世界工厂”之称,而港资、台资企业是最早进入珠三角,并带动当地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经营环境的变化使港台企业压力倍增。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最近针对在珠三角经营的222家会员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最令港资企业感到困扰的因素中,劳动力成本上升排在第一位。除此以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法规引致额外成本和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等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重重压力。
调查显示,有六成至八成的港资企业认为上述因素造成了“严重”甚至“非常严重”的影响。劳动力低廉曾是当地吸引外资的“法宝”,而此刻,超过九成的受访企业反映,他们存在缺工的困扰。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对提高工人待遇的要求也更为明确。今年5月,广东省开始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平均增幅超过21.1%。在工会的推动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也正在全省加紧推进。
“实际上,近几年陆陆续续有企业准备搬离珠三角,但是富士康事件加剧了这一进程。现在很多台资企业都在观望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对企业的生存环境作出重新评估。”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程丰原说。
程丰原拥有自己的实业嘉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此前他并没有考虑过搬迁,但是最近他决定在安徽省巢湖市新建一个厂房,建成后把一部分生产线搬过去。
“那边的成本会降低很多。拿工资来讲,广州工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500元到3000元,但在那边预计仅1500元左右。当然,我不会把所有产业都搬过去,因为珠三角有很齐全的产业配套和很便利的交通条件。”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