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在中国民间有着过端午节的习俗。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邢台,每年的端午之前,百姓们就家家准备包粽子,为孩子们准备五毒鞋。
端午是节令也是节日
提到端午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在这个节日里应该吃粽子。其实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除吃粽子外,划龙舟、戴香囊,也是端午节里不可少的项目,但是现在北方很少能看到划龙舟的身影。端午节之前,记者在邢台发现市场上出项了很多的苇叶、糯米,都是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准备的。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不就是吃吃粽子嘛,主要是因为纪念屈原。
端午节究竟包含了哪些文化内涵呢?邢台的端午风俗是不是和其他地方又有不同?记者采访了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鹤龄。“端午节既是我国传统的一个民间节日,也是一个节令,端的意思是开始,端午表示夏天已经来临,各种小动物、虫子也活跃起来,古代的人们怕这些小虫子钻进人们的身体,就用戴香囊、喝雄黄酒等方式驱除疾病。”张鹤龄说。
根据张鹤龄老师的介绍,端午节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端午节里人们一般要戴香囊、喝雄黄酒、插艾叶、给小孩穿五毒鞋。“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五种毒物,给小孩穿五毒鞋就是要让这五种毒物远离”。不管是穿五毒鞋还是戴香囊都是为了祛病,祈求平安,现在邢台还流行给小孩穿五毒鞋的风俗。
应该说端午节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很多风俗已经不再。“过去喝雄黄酒是为了祛病,尤其是古代人们住的都是土屋平房,一到夏天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很多,现在这些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喝雄黄酒的基本上没有了。”张鹤龄说,关于端午节还有一则传说,楚国大夫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当地人民在汨罗江里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人们怕水里的水族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各种各样的食物投到江里。
后来有人梦到屈原说,人们投到江里的食物都被水族给吃了,他吃不到东西,让人们把食物包成菱形的然后再投到水里,这样水族一看到菱形东西不好消化就不吃了,这就是最早的粽子。江里还有一条毒龙,后来有个医生把雄黄酒倒进了江里,第二天毒龙的尸体就漂了上来。渐渐的人们就把船做成龙的摸样在水里划,这样江里的水族以为有龙在就不敢靠近屈原。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其实早在纪念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有了。
邢台端午节吃粽子、穿五毒鞋
划龙舟的风俗起源于纪念屈原,但北方的地域条件和南方有很大的区别,逐渐只保留下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一般都是用粽叶、糯米做成。现在邢台一带包粽子主要用苇叶、糯米、蜜枣,有的还加入花生、葡萄干,据说还有在粽子中掺入肉馅的,不过现在很少见到。
端午节儿童穿五毒鞋有驱毒虫的象征,五毒鞋一般以红色的布为鞋面,也有的地方以绿缎子为鞋面,鞋面头脸处绣一大蛤蟆头,鞋帮处绣上另外蜈蚣、蝎子、壁虎、蛇毒虫形象。现在的五毒鞋一般市场上都有出售,自己亲手为孩子做五毒鞋的越来越少了。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