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成就百年奥康梦

来源:全国商情·零售世界2010/8/4 9:24:00分类:
09:24
热门跟帖

  王振滔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在业界可谓名声显赫。熟悉他的人说他“长于营销策划”,不熟悉他的人说他“爱作秀,出风头”。他一直说自己的愿望是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能为社会多做点事。如今,王振滔在这条希望之路上历尽了艰辛,也品味了甘甜。


  百年奥康梦


  王振滔出生于浙江省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年代的温州流行一种风气——怀揣一技走四方。于是,王振滔跟随做木工的堂舅来到武汉做起了“游方木匠”。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是却也结识了不少温州老乡。


  经老乡点拨,王振滔开始了自己的皮鞋生意。然而,1987年8月8日的杭州武林广场——5000多双从各地查获的产自温州的劣质皮鞋被付之一炬。随后,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几十个大城市的商场也相继展开了对温州鞋的全面围剿,一时间,“温州皮鞋”臭名远扬,成了劣质鞋的代名词。尽管王振滔的皮鞋并未出现质量问题,但依然没有逃脱厄运。经历了这次围剿,王振滔直接损失近20万。


  那时候王振滔一直在思索,温州人如果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做得了什么?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当时被很多人视为“愚蠢”的决定:自己办鞋厂做质量好的温州鞋。1988年,用筹集来的3万元资金,买来一台制鞋机,以住房为厂房,请了几位手艺不错的制鞋师傅,正式办起了“永嘉奥林鞋厂”,也就是奥康的前身。


  经历了对劣质皮鞋的围剿之后,王振滔对产品质量格外“较真”。“操刀剪皮鞋”的故事在业界也传为佳话:建厂之初,一批外销高档鞋,在即将装箱发运时发现有180双标识缝制不规范,当人们在议论是否外销或留下内销时,当时王振滔二话没说,拿起剪刀当众剪掉皮鞋,并在组织员工参观时当场宣布了对从分管副总到员工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奥康创立初期,规模还很小,是一个家族式管理企业,“那时候我只是想当老板,为了赚钱,解决温饱。温饱解决了以后就是享受,生活的好一点。后来,我就想当企业家了。我始终认为,老板与企业家不同,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老板比较狭隘,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企业家则有一种奉献精神,要通过自己的企业振兴民族经济,打造世界名牌。”王振滔说。


  王振滔认为,中国的企业和奥康都不缺流水线,所以现在不怕造不出来鞋,现在最怕的就是设计不出好的鞋子。经过多年发展,奥康已经建立了三大鞋业生产基地、两大研发中心、3000多个营销网络,拥有奥康、康龙、美丽佳人、红火鸟四个自有品牌以及特许使用的VALLEVERDE品牌,形成了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从2007年开始,奥康制定了“科技奥康”发展战略,成立了中国首家鞋类企业综合性科技研究院——奥康鞋类科技研究院,并于2009年得到浙江省科技厅、温州市科技局的共同授牌,成为“国字号”的研发机构;2010年5月19日,奥康投资5000多万元,成立“高科技数字化研发基地”。


  在王振滔看来,如何创造更具附加值的个性化产品,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奥康每年用于研发的科研资金高达数千万元”王振滔说,“自从办起了‘永嘉奥林鞋厂’,我当时也只是想,如何要为温州鞋正名,来证明温州鞋并不是都是劣质货。随着公司的20多年的发展,奥康已经是中国领先的皮鞋品牌企业之一,并力争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品牌。”


  抗击“反倾销”


  奥康把创建百年国际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国际竞争。


  2006年初,欧盟搬出了“反倾销”旗号,发起对华皮鞋反倾销调查。 2006年,奥康等5家中国鞋企向欧盟初审法院审理的皮鞋反倾销案件提起上诉,官司长达4年。2010年3月,欧盟初审法院驳回5家中国鞋企的诉讼请求。同年4月,王振滔受邀赴美参加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就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发表演讲。一方面,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启动WTO贸易解决争端机制,从政府层面来协调此事,另一方面,奥康将继续通过法律手段争取公平裁决。


  今年6月,奥康正式向欧盟高等法院针对初审法院审理的皮鞋反倾销案件提起上诉,此举标志着中国鞋企与欧盟的官司在法律程序上已经走到最后阶段。


  “早在欧盟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法律文本。后来知道他们裁定了为期2年的16.5%的反倾销税,我们更加坚定了决心。”王振滔说,“反倾销诉讼,代价也许很大,但作为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之一,我们奥康有这个责任。首先我是中国皮革协会的副理事长,并且欧盟市场占奥康外单销售的60%。第二,我们企业要走入国际化,向世界其他国家铺垫,欧盟是我们首选。第三,从游戏规则当中我们可以掌握欧盟的市场规律,特别是加入WTO了,我们把游戏规则复习了一次。从企业本身来讲,我们虽然花了几百万的诉讼费用,但在全球的国际化当中,奥康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奥康与欧盟在4年的反倾销官司中,一路走来并不平坦。毕竟欧盟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联合体。所以奥康与之对抗起来,实力悬殊。在积极维权的同时,王振滔也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会遭遇反倾销。他认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缺乏,使中国产品摆脱不了低档次和缺乏品牌内涵的印记。


  尽管结果依然扑朔迷离,但是王振滔说:“我们有这个责任。我们对国家、对行业都作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我来讲也实现了自己‘言必行、行必果’的承诺。我想奥康这次取得成功的话,为以后的企业,为中国其他的企业起一个促进作用。我想我们至少影响了我们的企业以后在走向国际化道路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样去做。”


  赚钱与花钱


  “对于一名企业家来说,花钱比赚钱重要,只有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人生才有意义。”王振滔一直把这句话看作自己身为一个企业家的座右铭。


  有一年元旦,王振滔去革命老区大别山看望受助学生。然而,与孩子们见面的情景与当时设想想的完全不同。在和他们交谈中似乎有一种格外的亲情,那些孩子怀着一颗童心对王振滔说:“叔叔,我们很感谢您的帮助,能让我们继续上学读书,但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不要施舍,我们只需要一颗可以传承的爱心就足够了”。王振滔经过了解才知道,那些受到捐助的孩子心里负担很大,把自己得到的帮助当作了施舍。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公益就是简单的捐助,其实不是这样的。”王振滔说。


  其实,早在2006年12月底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就得到国家民政部的审批,但一直找不到好的运作思路,而这件事正好给王振滔许多启发,通过认真考虑,他决定推出了全新的慈善模式,今天正在不断传递之中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就这样诞生了。2007年4月6日,王振滔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金,启动王振滔慈善基金会,这也是中国国务院和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以民营企业家名字命名的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运作上采用全新的理念:受资助大学生要在工作后资助一名贫困学生,让基金变成“种子基金”,使资助大学生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现阶段基金会每年投入70%的精力做爱心接力计划,30%费用在扶贫类项目。每年捐款400~500万。自2007年启动后,目前已在重庆、温州、黄冈、成都和贵州等地进行了12站“爱心接力”活动,2000多名清寒学生受益。


  对此王振滔解释说:“我的出发点很简单:把这种爱心接力的模式介绍给更多的人,并唤起更多人的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