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纺织业是吴江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面对科学发展新要求,仍像过去一样粗放发展,不可能!放弃,也不可能!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向科学发展、转型升级要出路——度过了国际金融危机严寒的吴江化纤纺织业,今年以来产销两旺,一片红火。
红火之下,有一种现象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一批抢抓转型升级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的企业,获得了超出传统企业十倍二十倍的利润,这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现在民间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发扬光大。 ”吴江市委书记徐明说,“但是如何发扬光大却大有讲究。可以说,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转得越早,转得越快,对企业自身越有利,对吴江的经济发展越有利。 ”
吴江化纤纺织业占该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纺丝、织造、印染等主要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纺丝设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吴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化纤纺织基地。更为可喜的是,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之路,正在成为吴江从企业到政府的共识。
产业转型
冲出为人作嫁衣的“围城”
■从数量扩张走向量质并举,从投资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并举
■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50%以上的织造设备得到改造升级
■力争到2012年,纺企产品差别化率达到30%-50%,骨干企业达95%以上
“替他人作嫁衣”,这是多年来专家对吴江纺织业评价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也真实地道出了吴江纺织业长期以来以量取胜、低层次发展的窘境。
盛泽镇党委书记李建炯说:“必须从整个纺织产业链中去寻求转型的突破口。 ”
“纺丝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引进国际一流设备;织造方面,我们鼓励上规模的企业强化技术改造,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我们计划由政府统一建造厂房,统一租赁厂房,以方便他们集中财力进行设备提档升级;印染方面,要尽快淘汰落后设备,引导企业集中、集约化发展。 ”李建炯说。
在盛泽镇的工作计划中,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非常清晰: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50%以上的织造设备得到改造升级;力争到2012年,骨干企业的产品差别化率达到95%以上,总体纺织企业产品差别化率达到30%-50%。在不增加排污、提升排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改,力争使印染后整理产能提高50%以上。
李建炯说:“我们发现,在盛泽,那些具有强烈危机意识、在近年来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那些注重自主研发、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企业,利润增长10倍甚至20倍于其他企业。 ”恒力、盛虹、福华织造、新吴纺织、双盈纺织等企业纷纷加快引进先进设备,引入各类新型纤维和新颖面料的开发和生产,使产品附加值不断得到提升。
2003年在盛泽投资建厂的志向集团,是目前国内主要的防寒服面料研发基地。工厂规模不大,仅有176台织机,300多名员工。但就是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却独辟蹊径,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研发促销售的发展道路。志向集团项目经理马帮奎介绍,志向每个月研发出的新品面料达10多个,每一款新品都抢到了市场回报最丰厚的那一段时间,毛利可达25%,而跟风模仿的企业产品毛利却只有5%左右。在其他企业“跟风”大规模生产拉低价格之后,志向就会果断收手,转向新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在志向集团,有一支非
常强大的研发队伍,包括工程院院士、纺织服装院校的毕业生、聘请的大学教授等,研发人数占到总人数10%,研发经费占比达6%左右。 ”马帮奎说。
一方面尽量占据研发最前沿,另一方面依托科技研发和新品,尽可能赚取市场销售利润的“肉头”,从而使企业时时在“微笑曲线”的两头微笑发展,志向集团为吴江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参考。
与志向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一座2万平方米的纺织创意产业园正在盛泽崛起。这里将汇集全球创意人才的智慧和灵感,用国际最前沿的眼光和理念,采集国际最新的信息和技术,为盛泽纺织产业走向高精尖铺路垫石。据介绍,为鼓励更多纺织企业走研发型道路,盛泽镇由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与东华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产品研发设计平台,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市场转型
突破交易平台“散乱低”的“围墙”
■纺织交易市场要划行规市,由门店型转向商城式
■交易品种要提档升级,色坯商区将于10月份开业
■以信息化引领,推动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发展
生产基地与交易市场相互依托,是吴江纺织业的一大特色。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东方丝绸市场,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纺织品集散地和信息采集发布基地。目前已有5000多家盛泽及周边地区的化纤纺织商户入市交易,多年稳居全国纺织类市场交易额榜首,2009年该市场交易额达到了630亿元。强大的市场集聚效应有力助推了盛泽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东方丝绸市场一直以没有围墙为荣,但正是这种没有围墙带来的散、乱、低,恰恰成为了现代纺织交易平台提档升级的“围墙”:停留在传统的门店
销售模式、布局分散杂乱、市场内交通拥挤、停车困难,这些问题不仅加大了该市场与广州、柯桥等纺织专业市场的差距,也极大地限制了市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要转型升级,市场也要同步转型升级。 ”李建炯说,为提升东方丝绸市场的业态,正在规划让传统马路门店式销售逐步向现代化的商城模式转变。“现在的市场,人都站在外面,门店里看不到人,以后就要做成商城,外面看不到人,里面人来人往。 ”在营销模式上,将把连锁、代理、配送、拍卖等方式引入到市场,逐步形成摊位式、分市场、连锁经营、总代理、总经销等共有的现代经营模式。“我们将在市场原有的基础上分片改造,逐步完成业态的转型。 ”
市场交易品种的提档升级同样刻不容缓。李建炯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东方丝绸市场的交易以白坯、里料为主,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也低。培育色坯商场将成为盛泽镇提升市场交易品种的首要一步。记者了解到,首期规划4.5万平方米的色坯商城位于盛泽镇西二环路, 是东方丝绸市场今年的重点工程,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业,目前已有300多家公司签约入驻,其中70%是当地规模型企业。色坯商城的建成,将加快实现东方丝绸市场从白坯向色坯、里料向面料、半成品向成品的转型。
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无形市场,是今后纺织交易市场发展的重头戏。盛泽将从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和深度开发两方面入手,实现东方丝绸市场的提档升级。在培育无形市场方面,着力通过电子交易等渠道发展电子商务及网上布市,扩大订单合同交易的比例,提高网上成交额。使市场交易方式从传统的“现场交易,现金交易,现货交易”这“三现”交易逐步转向“公司化,订单化,电子化”的“三化”交易。
城市转型
冲破与经济总量不匹配的“围场”{page_break}
■“强镇扩权”,用改革思路打造与世界级化纤纺织基地匹配的城市载体
■高起点规划盛泽运西新城区,争取用5-10年时间建成一个成熟的新城区
■创造条件开展老城区整治,实现盛泽城区与市场繁荣的有机互动
“十七八岁的大小伙还穿着七八岁的娃娃衫”,“小马拉大车”,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是盛泽人对本地城镇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极不对称的深刻反思。
作为吴江纺织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去年盛泽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90亿元,已经超过了很多地方的县。但是多年来,这里只能按照乡镇的建制,“螺蛳壳里做道场”,由此带来了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差、管理力量弱等一系列问题,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交通拥堵、缺乏世界级纺织品基地所应具有的高端服务业。因此加快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功能,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纺织产业转型绕不过的环节,也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关注。“产业的转型升级一定要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盛泽的纺织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城市承载平台。”今年4月,中央编办、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明确盛泽镇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8月5日,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在盛泽等20个经济比较发达镇开展“强镇扩权”试点的决定。此举给盛泽镇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新机遇。“有关盛泽新城市的规划论证我们已经做了五稿,盛泽接下来要按照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来进行规划和构思。首期将开发4平方公里的运西新城,包括行政中心、医院、学校、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和五星级酒店等,都将一次性高起点规划,甚至连火车站和新长途客运站都考虑到了,并要重点做好水文章。 ”李建炯介绍,预计明年二季度,盛泽新城市建设就将拉开序幕,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争取用5-10年时间建成一个成熟的新城区。
李建炯说,运西新城的建成,不仅能有效缓解老城区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也将有效提升盛泽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
在城建重点转向运西新城区的同时,盛泽老城区的整治改造也将同时进行。按照规划,舜湖西路西延、中心大道北延、盛泽大道南延、郎中荡东侧景观等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都将在近期展开。不久的将来,一座集纺织重镇、经济重镇和乐居重镇于一体的盛泽新城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