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讯 不能风水轮流转,对于自然和气候,或许地球已失去耐心。鞋企来说,显然也是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拼品牌?比技术?重销售?还是绿色环保产品?答案显易而见,去年在争吵与争议中闭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得“低碳”、“节能”成为全球环保与消费趋势的一致认同,绿色环保产品也被企业视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法宝之一。
时下,中国鞋企创新“绿色产品”的步伐在加快,欲借这场绿色风暴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以挑起鞋业“绿色品牌”大梁。但以低廉劳动成本、资源消耗为依托起家的大量代工、贴牌式中国鞋企,创建“绿色”绝非易事。
长期的跟踪研究表明,在“绿色公司”、“绿色品牌”创建路上,先知先行的青岛亨达集团早在几年前就内炼外修、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绿公司”的蜕变中。
基因先绿
任何时期,鞋企比拼的终是品牌,但品牌在各个时期包含的内容侧重点却不同。从鞋企发展历史和趋势来看,硬实力作为各方较量的重点,一直成为企业重兵步署的环节,但金融危机与欧盟对华鞋业贸易壁垒让中国鞋企一夜间明白,软实力才是企业与产品经久不衰的基石,如果说硬实力成就了产品的躯体,那么软实力则为产品赋予了灵魂和精神。
全球首位运动鞋品牌耐克深受消费者尊敬与喜爱,它所取得的辉煌成绩,除了经营管理有方,重视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更是成功的首因。耐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Parker就曾表示,耐克把企业责任看做跨国公司从某种意义上与主权国家扮演着同样重要作用,这是发展和创新的催化剂。
在企业尽职社会责任上,亨达与耐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球气候恶化之下,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就曾表示,皮革行业是能源消耗型传统行业,在低碳经济下,我们责无旁贷,应身体力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推动低碳社会的发展。
王吉万的话绝非只是一个口号。对于企业软实力的能量,他深有感触。在低碳经济之下,亨达选择以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来增强自身软实力。
设计与研发环节是制造企业的基础环节,是产品定位的出发点、企业与品牌成长的基因。在尽职社会责任当中,亨达从设计与研发环节出发,给产品赋予“绿色”,这为以后各个环节变“绿”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亨达在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之下研发的“皮革无缝粘接技术”、“防水透气制鞋技术”、“数字化制鞋技术”实现的个性化订制等科技成果,使亨达在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够很好促进皮革行业对社会资源的节约与环境保护,亨达集团也以绿色研发为依托,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循环经济。
基因、战略变绿是关键,在王吉万看来,这是行胜于言。
管理趋绿
绿色管理的本质是和谐,是由心到心的共鸣。
成功创办两家跻身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满足员工物和心两方面的幸福,只有我想到他们了以后,他们才能和我一起打天下。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也曾指出,理想的工作环境要能够授权给员工,免除不必要的监督,员工知道公司对他们的期望,也很清楚公司如何评量他们的工作。
日本的丰田汽车曾红极一时,究其原因在于其无形又有形的“5S”管理,并一度引发了丰田管理模式热潮。从本质上分析,丰田管理模式在于创造员工快乐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快乐工作中实现产品的标准化。
如果说,丰田员工的快乐工作成就了丰田品牌,同样亨达集团的和谐氛围成就了亨达绿色产品。亨达产品变“绿”的背后,就有着一部企业的绿色管理经。
对于“一流企业做标准”这个说法,王吉万深表赞同,亨达的三大管理体系、ERP系统、自动流水线作业也一直执行着刚性的标准化、流程化,而管理上的柔性灵活创新元素则让亨达的管理尽显绿色。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内方外圆”式绿色管理模式成为亨达管理上的一大特色。
王吉万对员工有一种深深的爱恋,他曾说,“企业最大的责任首先是对员工的关爱”,企业关爱员工、员工才能厚爱企业。在关爱员工为管理的出发点上,亨达着力营造相互关爱的“家”氛围,采取“员工自我管理”、“自主创新机制”等措施,将员工看作是自己企业的子女,让员工在企业中感受到家的归属感、成就感,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全员经营,更是让亨达保持旺盛市场竞争力的生命源泉,并使亨达产品不断升级,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亨达员工管理实行民主化,董事会管理同样实行民主化。王吉万认为,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那公司就不再属于某个人,也不属于董事会,亦非属于公司全体员工,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公司社会化才是趋势。{page_break}
绿色产业链
基因先绿、管理趋绿,这只代表了企业内部变绿,这不是亨达的最终追求。作为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鞋企,亨达在内部变绿的同时,也在不断打造着外部全产业链的绿色与和谐。
在王吉万看来,绿色不仅是产品的呈现,更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从采购到制造最后到销售,环环相扣,且周而复始,过程当中的关键词就是低碳、环保、健康。
亨达的低碳过程包括二方面,一方面通过研发低碳的制鞋原料,其中包括环保无公害、可分解、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另一方面将采用低碳的制鞋工艺,提高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实现绿色环保生产。付出才有回报,为了打造全绿色产业链,亨达每年投入大笔的资金来支持强大的研发平台,推出的“产品高效、节约型生产”、“快尚营销模式”等,使亨达的协作者及利益相关者也成为了绿色的实行者、受益者、传播者,亨达由此形成了一个互为促进、良性循环的绿色产业链条。
在全产业链的打造过程中,亨达的绿色低碳体现的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老子的处世之道颇为相似。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含义即“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王吉万多次对外界称,不仅人要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更应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尤其像资源需求型的鞋企。
近期,青岛亨达集团出炉我国首部《中国皮革行业环境责任公约》,成为全国首家签署环境责任公约并发起“绿色”倡议的皮革企业。中国皮革协会领导称,亨达的绿色之路又前行了一大步。
低碳潮流之下的鞋企都在寻求转型,真正给产品、服务赋予绿色才能使品牌长久不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央视“绿色空间”推出的《假如气温上升六度》已震憾了许多人的心灵,每个人的心灵都在呼唤绿色,地球也在呼唤绿色,但真正找准定位、把握住时代命门,从内心出发倡导绿色、构筑绿色的企业却鲜有行动,短期利益在有些企业看来比“绿色概念”更实际、靠谱,然而在笔者看来,对自然与环境的漠视,釜底抽薪、杀鸡取卵的增长漠视正在让这些企业品尝滞长、萎缩乃至倒退的苦果。
亨达或许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依托企业文化凝聚起一个绿色大家庭,采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走上一条“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道,通过尊重自然敬畏环境打造了一条和谐的产业链,但这足够使亨达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贸易壁垒、用工荒,也足以使亨达品牌长久不衰、持续增值。
地震频繁、持续干旱、暴雨成灾......2010年以来的全球“极端异常”气候表明,地球正在向人类表达它已无法承受我们对自然的破坏。作为资源需求型行业,通过向地球大量索取成就了现在的产业规模,回报地球、关爱地球,已是迫在眉睫。“绿色”就是对地球最好的回报,先知先行的亨达用企业文化、和谐管理、技术创新打造的绿色公司和绿色品牌,正在用行动践行着回报这种责任,也统领起鞋企持续发展的探寻之路。他们在绿色之路上积累的经验或许无法复制,却能成中国的鞋企深刻的启示。
营造商业生态文明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潮流,无论是产品与服务的绿色环保,还是价值链共生共荣的和谐,抑或是品牌变绿,这些都必将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商业价值和存续时间。
中国鞋业要赢得全球市场的尊重,在探索低碳发展之路的同时,更要尽快完成绿色商业文明的进化和转变,尊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从做产品到做企业再到做事做人,进而做出绿色选择、留下绿色足迹、创建绿色品牌。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