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与运筹学的关系
物流与运筹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作为科学概念都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开始起,两者就是互相渗透,交叉发展。然而,运筹学发展较快,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专业学科,而物流科学发展比较迟缓,理论体系尚不完备,包含的专业学科也很少。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筹学家们在解决后勤保障(Logistics)、潜艇战术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成就,战后运筹学受到美国一些大公司的重视,它们把运筹学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在部分企业取得成功以后,运筹学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后,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都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应用运筹学和科学管理的热潮。运筹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物流领域。如果查阅运筹学方面的著作,就会发现运筹学应用的典型案例大都是物流作业及其管理,这也说明物流与运筹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 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也称作业研究,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经由建立数学模型及其测试,协助达成最佳决策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运用、筹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它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的分析与运算,作出综合的合理安排,以达到较经济地、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运筹学的主要分支有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网络计划(即统筹方法)和质量控制等,许多著作把预测技术也作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
(1)规划论
主要研究计划管理工作中有关安排和估计的问题。一般可以归纳为在满足既定的要求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求最优方案的问题。如果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都是线型的,则称为“线型规划”;否则称为“非线型规划”。如果所考虑的规划问题可划为几个阶段求解,则称为“动态规划”。
应用规划论的典型例子如“运输问题”,将数量和单位运价都给定的某种物资从供应站运送到消费站,要求在供销平衡的同时,定出流量与流向,使总运输成本最小。我国曾运用线型规划进行水泥、粮食和钢材的合理调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运用规划论方法还可以解决“合理选址”问题、“车辆调度”问题、“货物配装”问题、“物流资源(人员或设备)指派”问题、“投资分配”问题等。{page_break}
(2)排队论
主要研究具有随机性的拥挤现象。所有这类问题都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顾客来到服务台前要求接待服务。如果服务台已被其它顾客占用,那么就要等待,就要排队。另一方面,服务台也时而空闲,时而忙碌。排队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等的概率分布。根据服务台是一台或是多台的情况,排队问题又分为单通道或多通道的排队问题。
排队论在物流过程中具有广泛地应用,例如机场跑道设计和机场设施数量问题,如何才能既保证飞机起降的使用要求,又不浪费机场资源;又如码头的泊位设计和装卸设备的购置问题,如何达到既能满足船舶到港的装卸要求,而又不浪费港口资源;再如仓库保管员的聘用数量问题、物流机械维修人员的聘用数量问题,如何达到既能保证仓储保管业务和物流机械的正常运转,又不造成人力浪费,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运用排队论方法加以解决。
(3) 质量控制
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和实践活动。对一项质量参数的测试结果,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有误差存在。如果是随机误差,它就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测试数据将可能落在某一范围内。质量控制就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确定“质量控制”的上限和下限,如果质量测试数据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内,则认为系统运行正常,否则认为系统运行不正常,应进行调整。
物流管理中也常应用质量控制技术。例如,配送中心按照顾客的要求在自动流水线加工的产品,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对产品要进行抽样检查,进行控制,等等。
(4) 对策论
最初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有利害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的活动中是否存在自己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找出这些策略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把双方的损益用数量来描述,并找出双方最优策略。对策论的发展,考虑有多方参加的竞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竞争策略要通过参加者多次的决策才能确定。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业也充满了竞争。对策论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最佳的竞争策略,以便战胜对手或者减少损失。例如在一个城市内有两个配送中心经营相同的业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双方都有多个策略可供选择,可以运用对策论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策略。又如,某一地区,汽车运输公司要与铁路系统争夺客源,有多种策略可供选择,这也可用对策论研究竞争方案,等等。
三、 我国运筹学研究及应用情况
运筹学作为科学概念是在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而运筹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国古代的能人志士曾采用运筹学思想指导实践,有些案例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例如:
丁谓修宫: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大内失火,一夜之间,大片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挑选了善于思考的晋国公丁谓负责。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建筑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难题:一是取土困难,因为要到郊区去取土,路途太远;二是与此相关的物资运输问题难于解决,这不光是运土问题,还要运输大量其它材料;三是大片废墟垃圾的处理问题。丁谓运筹规划,制定了高明的施工方案。首先下令“凿通衢取土”,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挖出的土作为施工用土。这样一来,取土问题就舍远求近地就地解决了。第二步,再把宫外的汴水引入新挖的大沟中,“引诸道竹木筏排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这样,又解决了大批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待建筑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排除堑水,把工地所有垃圾倒入沟内,重新填为平地。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 引水入沟(运输)- 填沟(处理垃圾)。此方案不仅取得了“一举而三役济”的效果,而且“省费以亿万计”,还大大缩短了工期。丁谓所设计的方案,其思想与如今运筹学中的统筹方法是一致的。{page_break}
田忌赛马 :战国初期,齐国的国王要求大臣田忌和他赛马,规定各人从自己的上马(即头等马)、中马、下马中各选一匹马来比赛,并且说好每输一匹马就得支付一千两银子给获胜者。当时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似乎田忌要输三千两银子了。但田忌的谋士们给田忌出主意:上马虽不及齐王的上马,但却强于齐王的中马,因此用上马与齐王的中马比赛,同理用中马与齐王的下马比赛,而用下马与齐王的上马比赛。比赛结果田忌反赢得一千两银子。田忌所用的策略就是如今运筹学中对策论的策略。
侯叔献治水:宋神宗熙宁年间,濉阳(今河南商丘)界中掘汴堤放水淤田,不料汴水暴涨,堤坊崩溃,一时大水汹涌,人力无法堵塞。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恰好官居都水丞的侯叔献来到现场。他知道上游数十里有一座无人的古城,便立即下令在上游掘堤,把水引入古城。这样一来,下游水势大减,使险情得以缓解,从而赢得时间修复河堤。到第二天,上游的古城水满,汴水涌向下游时,河堤已经修好。这一最佳方案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财产。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筹学思想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基础。
运筹学概念虽然起源于欧美,但在学科研究方面,我国并不落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老一代科学家就曾为运筹学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60年代,他们亲自指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全国推广应用运筹学方法,华罗庚的“优选法”和“统筹方法”被各部门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他们还为管理人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物,让更多的人学习和运用运筹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运筹学的应用更为普遍,特别是在流通领域应用更为广泛。例如运用线性规划进行全国范围的粮食、钢材的合理调运,广东水泥合理调运等;许多企业的作业调配、工序安排、场地选择等,也使用了运筹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创造了简单易行的“图上作业法”和“表上作业法”。现在,物流领域正在大力开发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许多企业把运筹学融合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了辅助决策功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企业决策层和主管部门的重视。我们相信,运筹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必将使我国物流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