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货店密集的市区解放路“血拼”,还是去家电卖场和专卖店集中的中兴路“淘宝”,在往年的“十一”黄金周,没有第三个选择。今年“十一”,市区多了一个迪荡商圈,绍兴的商战似乎从商家之争上演为商圈之争。
解放路、中兴路、迪荡,三个商圈三足鼎立,对于商战硝烟弥漫的“十一”黄金周而言,竞争自不必说,是三者此消彼长、顾客分流,还是错位竞争,大家都是赢家?
A 视角
老商圈:为长假库存大量商品还是不够卖
“本来以为9点到商场,应该是人流相对比较少的时候,没想到一到收银台,已经排着一二十米长的队伍。”“十一”黄金周第一天,市民沈女士就跑到市区解放路上的国商大厦购物,在付款时却碰到了大家排队付款的情况。
在百货商场林立的解放路,沈女士碰到的情况,在市区其他几家商场内也同样上演着。昨天下午,在润和购物中心四楼一品牌专柜,等待试衣服的消费者将本来就不大的试衣间门口挤了个满满当当,沙发上也坐满了人,有不少消费者是举家出动。
“如果平时做四五千元生意的话,这几天每天都破万元。”一运动休闲品牌的营业员说。
因为很多品牌销售放量,使得一些品牌之间的调货显得更频繁。彪马品牌专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原来准备的库存根本不够用,他们紧急从义乌又调了一批货速运到绍兴。
“销售很不错,到商场固定的打烊时间,根本关不了门。”国商大厦副总孙鹏说,10月1日,商场到晚上11点才关门,销售收入至少增长了五成。而10月2日,尽管市区下了雨,但由于购物的消费者多,商场也推迟了15分钟才打了烊。
供销大厦老总陈井奢同样对“十一”以来的商场销售数据十分满意。“跟平时相比,我们这几天的销售业绩,不是几倍增长,而是十几倍增长。”
在市区中兴路,大量购物车辆的涌入,让这条平时车流还算顺畅的商业街显得比较拥堵,不过商家也是乐呵呵的,车流人流多了,生意自然也就多了。
新商圈:想找到一个停车位不是一般难
随着世贸广场内入驻商家的逐渐增多,以世贸广场为根据地的迪荡商圈,商业的氛围也一天比一天浓,这个“十一”,是迪荡商圈迎来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面对解放路和中兴路两大传统商圈的竞争,迪荡商圈的商家们显得十分淡定。
“在这个黄金周,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互动、参与性的节目,很受消费者欢迎。绍兴消费者在节假日很舍得花钱。”世贸广场有关人士说。
这一点也不假。在世贸广场内,无论是电影城、电玩城、KTV,还是超市、百货商场、餐饮店,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消费者。
停车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商圈的人气。在市区胜利东路上,平时要到傍晚才出现的汽车“吃”非机动车道停车的情况,这几天从早上开始就出现了,如果中午再去的话,胜利东路上到处都是汽车,要想再找到一个停车位,一个字:难。
大量的人流,给多业态的世贸广场带来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十一’长假第一天,我们的销售就突破600万元,是平时双休日的四五倍。欧尚超市每天有两三万客流,做1万多笔的单子,百盛百货每天营业额达百万元,就是刚开业的国美电器,销售情况也非常好。”世贸广场有关人士说。{page_break}
B 观察
是竞争,更是一种错位和互补
今年“十一”,一个新的商圈的加入,对市区的商贸业意味着什么?
“让消费者在增加选择的同时,更促进了商贸业的整体提升。”孙鹏认为,迪荡商圈的出现,给市区的商贸打开了另一片天空。
有着多年商贸业经营管理经历的陈井奢同样认为,对于解放路、中兴路等老商圈而言,迪荡商圈并非是一个分流器,而是一个助推器。
“从黄金周这几天的销售情况看,无论是老商圈、还是新商圈,客流和销售都是同步增长。如果说新老商圈互为竞争占主导的话,肯定会导致客流分流,而结果是,老商圈很多商家的业绩都是快速上升的,新商圈同样如此。这说明一个问题,新老商圈本身存在错位,商贸这块蛋糕也在不断做大。”陈井奢说。
世贸广场的陈总赞同这种说法。他说,迪荡商圈的定位,与解放路、中兴路两大商圈的定位不一样,世贸广场更多地融合了一站式、多业态的理念,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而通过这种体验,在带动更多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区商贸业的多元化发展,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消费外流的情况。
绍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说,对于市区的商贸业而言,在稳固老商圈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拓展新商圈。而迪荡商圈所具备的规模大、硬件设施好、配套功能齐全、业态丰富、交通便捷等特点,推动了绍兴现代商贸业的发展。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