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春天百货掌门人诸敬良
最近,火炬开发区张家边村有块地方动作很大,每天都在施工,一个广场的雏形已经跃然在目。其实,这并非是村里在建健身广场,而是春天百货要来了,并且根据与村里的协议,春天百货将把门前的硕大一块空地改建成休闲健身广场。附近的居民,在傍晚时分便有了散步健身的去处了。也正是在这个扩张的“时节”,春天百货的老板诸敬良主动找到记者,讲述了一段颇有戏剧意味、听来既好笑又颇觉心酸的创业史。
种田3年苦中有乐
诸敬良1988年随全家人一起来到中山,现在已经有22个年头了。因为个头不高,那时很多人都叫他"番薯仔",而到如今,他已经成为很多人口中的"良哥",并且身后有4间名为"春天百货"的商场。
1971年,诸敬良出生在河源一户农村家庭。16岁的时候,他跟随父母来到中山五星村种田。那个时候很多中山的田地被荒废了,而这些却让在老家没田种的诸敬良一家很开心,他们可以在中山免费种,只要按时交公粮就可以了。那时,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每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而且他们家的收入比在河源的亲戚还是高不少。"我记得,那时大家住在田地附近盖的简陋房子里,一到下雨的时候,就要在床上搭塑料布接雨才行。遇到雨大的时候,他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从塑料布里舀水出来,不然,塑料布已经被压到快接近床了。"
在种田的时候,诸敬良又利用农闲时去工厂打工,想借此增加收入。在工厂打工一个月后,他领到了70元的工资。工厂的规定是第一个月是试用期,只有70元。到了第2个月开始才可以有200元的工资。发了工资,诸敬良非常开心,便又制造了一桩趣事。来中山那么久,他还没去过有空调的理发店,一般都是在路边摊剪头发。在他印象中,理发店的收费一定很贵。于是,他揣着刚领到的200元工资,心想这些钱总够剪一次头发吧,结果剪完才发现,人家只收了他5元钱。
衣锦还乡惨败而归
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没有走太多的曲折路,诸敬良还算轻松地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而这桶金带给他的还有自大和张狂,以及"一掷千金"的豪迈。在亲戚的召唤和放松的金融政策下,他以"成功者"的角色转战到老家河源,用亲戚贷到的大笔款项继续做建材生意。
随后,大环境发生大改变,国家开始收紧金融政策,一夜之夜,抵押不足的贷款全部要收回。"我刚刚投入进去,还没来得及运转的生意就要被抽走资金,这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其结果是,我生意失败,亏损十多万元。"虽然大环境带来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但诸敬良非常清醒地知道,这可能并非是根本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太轻浮冒进,"是教训也是经验。"
在那段生意上非常冒进的阶段,诸敬良的生活也非常"奢侈",用"花钱大手大脚"丝毫不足以形容他那时的状态。"可能是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了,我回到老家的表现就是一个暴发户,经常呼朋唤友一起吃饭和出去玩,全部自己买单。还经常包场看一个歌手的演出。反正,出手阔绰得我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
诸敬良说自己那时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是花了3万元在张家边村买了一块地,盖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现在,应该升值很多了,但是我没打算卖,我父母还住在那里。很巧合,离我最新的这间春天百货不远。"
1992年,诸敬良从河源惨败而归,重新回到中山。这一次,他当起了摩托车司机,在中山的各条马路上转悠载客。也许这段日子是他最辛苦的时候,不仅是物质上,还有心理上的不平衡。人家说得到后再失去最让人难受,他曾经的辉煌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告一段落,他心情的复杂可想而知。{page_break}
摆地摊后发现做生意比打工强
在工厂打工一年,诸敬良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摆地摊卖唱片。从傍晚五六点摆到晚上10点钟,有时候一天可以赚20元,这样算下来比在工厂打工划算多了。卖唱片的收获让他开始萌生自己做生意的想法。之后他开始频繁光顾西区的小商品市场、民族路、女人街等地方,寻找可以"上摊"的商品。后来,他干脆辞掉了工厂的工作,专心摆地摊。他卖的都是女孩子用的东西,袜子、丝巾和文胸之类,一开始碰到年纪大一点的顾客问,他还不好意思。
就这样,诸敬良摆了一年的地摊,赚了一万多元,他用这些钱盖了一层楼,他和父母就可以不用再住在茅草屋里了。但是,流动商贩不规律和不讲究的饮食也让他得了肠胃炎,身体状况有些不佳。诸敬良开始考虑做门面生意了。刚好在这个时候,一个卖装修材料的朋友看中了他勤快、沟通能力强的优点,就让他参与自己的生意。这一参与,便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且熟知了建材业的行情。
打不倒的摩托仔进军百货业
但是好在,诸敬良熬过来了。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又开启了生意的新门道。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先后接触了家电、通信、化工等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和发展方向,其中家电和通信行业又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当时,有一家叫"琅玛电子"的私营企业,那里的老板很赏识诸敬良做生意的能力,就让他帮忙全权打理店铺。在诸敬良做了三四个月之后,那位老板就把自己的门面和生意转让给后者,让他自己做家电生意。在BP机开放给民企的政策出台后,良哥抓住这个时机大赚了一笔,并开了十几家连锁店。
每个生意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高低谷时期,在各种生意的兜兜转转中,2006年,诸敬良发现很多老乡在中山开起了百货商场。他立即着手去调查,发现这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行业。"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永远不会落幕。"
刚开始做百货生意的时候,诸敬良经验不多,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他坚持独立做生意,拒绝引入所谓的"职业经理人"。从2006年到如今,横栏店、南区店和港口店先后开张,基本达到每一两年便有一间新店面市的速度。现在,火炬开发区张家边店的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预计春节前可开业迎客。"这里的人流量是不用愁的,我对这间店非常有信心。至于以后会保持怎样的开店速度,我还没想,看机遇吧。"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