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跳 芦山工业跨越发展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2010/10/26 13:38:00分类:
标签:芦山 工业
13:38
热门跟帖

  2008年,受“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芦山工业遭受重创


  “一定要在灾难中站起来,加速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这是芦山县委、县政府的鲜明主张,也是12万芦山人民的热切期盼。


  灾难没有挡住芦山发展的脚步,灾后的芦山破浪前行,迅速寻找解困之路——从危机中寻求突破,在竞争中把握机遇,从产业中扩张优势。


  灾后恢复重建的两年时间里,发展重于一切,成为芦山万众一心的前进主题!


  从无到有,从靠资源发展的“一枝独秀”,到“3+2”产业发展模式的“齐头并进”,再到如今的“一园四片一矿区”的“百花齐放”,芦山工业原地起跳,由内而外脱胎换骨,求强之路的步伐迈得铿锵有力!


  快速发展的芦山工业,奏响了2010年发展的最强音——借成都之势、谋芦山跨越。


  【亮点】


  这是一组火热的场面


  沿着省道210线进入芦山,挖掘机正在忙碌作业,一排排整齐的厂房矗立在飞仙工业小区内。飞仙、芦阳、清仁、苗溪4个工业集中小区正在加快建设……


  在芦山县“大川-太平-双石”矿区,一辆辆大型装载车拉着“真金白银”,唱着“财富歌”,行驶在新修的“致富路”上……


  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新诚电子的设备快速运转着,站在设备旁的工人们,正忙着自己手中的工作……


  在芦山县湘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熟练操作的女工手脚麻利地工作着,来回穿梭的车辆忙碌而迅速……


  在芦山,纺织业作为新产业强力推进着芦山城市化进程,新材料产业助推着芦山工业的快速发展……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2010年,芦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总数达到54家。


  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4%;实现增加值8.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0.8%。规上企业入库税金1.09亿元,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80%。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紧紧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止滑提速,三个加快”的工作部署,芦山工业原地起跳,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完成了鱼跃龙门的华丽转身。


  按照“园区化、专业化、集群化”的原则,芦山工业“一园四片一矿区”正在加速发展。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在飞仙工业小区重点发展对物流依赖性较强的外向型产业。


  ——发挥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在芦阳工业小区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


  ——发挥劳动力优势,在清仁工业小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挥电力优势促进电力就地转化,在苗溪工业小区重点提升高载能产业。


  目前,芦山已经初步形成现代纺织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逐渐提升,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初见成效。


  【突围】


  破茧成蝶腾飞蜕变


  震后浴火重生的芦山,是按照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按部就班地发展,还是重新规划产业重点和方向?


  芦山地处四川盆地西沿,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薄弱。


  从谋势到突围,必将经历一次化茧成蝶的痛楚。


  面对困难和危机,芦山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了工业发展思路,巩固发展基础。


  ——加快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就地转化利用;优化高载能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普通工业,做大做强做优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电极箔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page_break}


  按照调整后的发展思路,芦山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小县如何吸引外商投资?


  大手笔来自大气魄,大气魄来自新理念。攻坚破难,需要的是“真金白银”。


  面临新机遇,芦山县突破发展瓶颈,引进了多家国内纺织业的龙头企业,一条纺织产业链便这样在芦山静悄悄地延长,经历了企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落后到先进,产品从单一到多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发展轨迹。


  “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影响明显,但我们把不利因素消化掉了。”湘邻纺织有限公司的王华全说,金融危机面前,在芦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芦山纺织企业主动出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企业规模和效益不降反升。


  芦山纺织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芦山人民敢为人先,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甚至是创造机遇,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的辐射转移。


  目前,芦山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以差别化纤维为重点的纺织产业已达16家,具备年产包覆纱2500吨、棉纱2.5万吨的生产规模。


  电子新材料产业也在芦山顺利起步。


  芦山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副局长何勇告诉记者,电子新材料产业已建成16条电极箔生产线,后继58条生产线投资计划正在有力推进中。


  何勇说,新的发展思路,坚定了芦山发展工业的信心。“3+2”产业模式(继续巩固壮大高载能、水电、普通工业三大支柱,重点做大做强做优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电极箔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的大力推进,给芦山工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对这一抉择,芦山底气十足,这一抉择也给芦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目前,芦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预计2010年实现总产值20亿元,增长28.5%,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80%。


  从谋势到突围,芦山工业在破茧成蝶的路上,张开了腾飞的翅膀。


  【裂变】


  改善服务加快发展


  外来企业布局芦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裂变效应,推动了芦山本地传统产业的跨越发展。


  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甜头,让芦山人意识到,必须做大做强工业。“借成都之势、谋芦山跨越”成为芦山发展的最强音。


  打破瓶颈,改善产业发展环境,芦山一直在探索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项目是产业的载体,抓项目就是抓重建、抓发展。因此,抓好项目服务成为芦山县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芦山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形式,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芦山县一直致力于积极扶持骨干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新的加工企业。一个个新兴的产业和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相继落户芦山。


  “芦山投资环境好,为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谈起芦山县的投资环境,芦山县新诚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先生有说不完的理由,人力成本低、有技术优势、配套方便………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芦山的若干优惠政策,这里的政务环境优良。


  “政务中心让外来投资者享受到了芦山的‘一站式’服务。”何勇表示,县政务中心的建成,为企业搭建了“保姆式”的服务平台。


  外来企业的发展,也为芦山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说起就业,在新诚电子工作的王志新感叹道:“我以前在外地的一家鞋厂上班,早上8点开工,有时到了晚上10点才能下班休息,工作很累,工资却不高。”


  每个月工资1700多元,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王志新非常满意。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很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休息时间明显增多。


  “在自家附近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真好!”谈起现在的工作,王志新满脸微笑地说,刚进工厂时,工厂就和他签订了劳动合同,工作有了保障。参加了工厂统一组织的培训,掌握了技术的他上岗了。


  何勇介绍,为长期向企业输送工人,芦山县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创办了实训基地,让工人能更快、更熟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十二五”规划出炉之际,芦山县的产业发展规划上,明确了未来10年芦山工业发展的新目标。


  ——加快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优化高载能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普通工业,围绕“一园四片一矿区”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做大做强以差别化纤维为重点的轻纺产业和以电极箔为代表的电子材料产业。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