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旧货市场出现大量的“难民服”在销售

来源:云南网2010/12/6 9:27:00分类:
09:27
热门跟帖

  物价飞涨,你相信还能买到1元1件的进口T恤或裤子吗?衣比纸贱,你想过便宜又好看的衣服其实是人家丢弃的垃圾吗?


  市民刘先生反映,官南路福德旧货市场又出现大量的“难民服”在销售,每每途经都能闻到一股令人窒息的刺鼻气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以取缔。


  暗访福德旧货市场发现,商家大张旗鼓摆卖市民所称的“难民服”,不少市民也因贪图便宜愿掏腰包。官渡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佴家湾分局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到现场查处。


  现象


  衣服散发霉味


  如果说是循着阵阵腐臭味找到了旧货服装区,一点儿都不夸张。进大门第三条街,两边零零散散分布有十七八家服装店,几乎家家都有堆成一团摆在地上售卖的衣服,再挂上价格标示,如“1元一件”、“3元一件”等。


  凑近一排颜色各异的毛衣,闻到了一股更呛人的腐臭味。衣服颜色黯淡,有些还沾有污点。店主介绍,衣服都是产自日本、韩国等。问及衣服的大小号是否都有时,对方摆手说“只有断码”。


  一个特殊的现象是,不少服装店门口都堆着好几个大袋子,袋子的一旁,店员或店主手持熨烫机在忙个不停。观望发现,其经过大致是将袋子里皱巴巴的衣服一件件熨平,然后直接将衣服挂起来售卖。伴随着熨烫冒出的热气,闻到了一股股刺鼻的霉气味。正在忙碌的店员不以为然,说:“有味道很正常啊,你去看看哪家没有气味?”


  顾客多为农民工


  据刘先生反映,大量农民工及流动人口居住在福德村,他们也成为旧货市场“难民服”的主顾。而市场门口一位卖电器的店家也说,前来购买旧衣服的多为男性农民工。


  在服装区的几家店里,陆续见到了一些“淘”衣男子。一姓陈的中年男子称,他刚从隔壁花了15元钱买了条牛仔裤,正准备“淘”两件外衣和毛衣。陈师傅是会泽人,在附近一家建筑工地做工,“我们干粗活的,买新的不划算,这旧的,洗洗也能穿。”


  今年50岁的杨女士说,“咱跟老板讲价,说咱两个一起买便宜些。”当询问是否担心这种有霉味的衣服会对身体不利时,杨女士说,回家多洗几遍吧。住在附近的她经常会来市场买衣服,“衣服是旧了点,但样式还是蛮多的。”{page_break}


  查处


  店主拿不出进货单


  上午11时40分,官渡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佴家湾分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首先进入第一家服装店。看到工商执法人员进门,围观群众和店主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销售“难民服”属于违法行为。


  工商执法人员发现,该店大量服装品牌杂乱,要求店主拿出进货单时,店主一个劲地解释说:“我是在新螺蛳湾那边搞批发的,这边都是卖处理货,处理货一般是没有进货单的。”他甚至说要以人格保证,保证店内所有货都是积压品,并非别人丢弃的旧物。闻讯赶来的福德旧货市场副经理杨女士表示并不知情,理由是“合同规定商户自主经营”。


  据佴家湾工商分局执法人员介绍,“难民服”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含有不少病菌,我国明令禁止销售,工商部门也曾多次进行查处打击。然而,由于旧货市场的服装本身就良莠不齐,一时难以鉴定是否属于“难民服”,增加了执法难度。加之很多农民工对旧货市场的服装有需求,工商部门无法直接进行没收或是取缔。


  执法人员要求市场管理人员:一是尽快取缔那些脏乱的衣物,二是加大对服装区的销售秩序管理。杨副经理表示,他们将尽快予以规范管理。执法人员表示,今日还将再次前往市场查处。


  ■小贴士


  教你鉴别“难民服”


  官渡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周科长表示,“难民服”又称“洋垃圾”服装,20多年前在我国十分流行,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难民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以往的整治中发现,“难民服”普遍存在大量病菌,传染性极强。消费者穿着这种服装,轻则可能产生皮肤红肿、瘙痒,重则可能染上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


  鉴别“难民服”,则可通过以下途径:看经营者是否有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看服装的包装是否有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看标签及服装的新旧程度,如果是旧服装总会留下处理过的痕迹;轻闻服装的气味,如果是经过处理的旧服装,要么有香水味、要么有霉味或其他刺鼻的气味;最后检查服装的口袋,说不定会发现足以让你大惊失色的“纸条”。另外,若市民发现不法商贩进行废旧衣服销售,可拨打12315举报。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