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老手艺:“弹棉匠”一声的叹息

来源:株洲网2010/12/14 9:10:00分类:
09:10
热门跟帖

  47岁的老彭是湘乡人,祖辈以弹棉花为生,16岁那年,他跟父亲学了这门手艺,18岁时就挑着行头和父亲上门弹棉花,扁担一头是弹弓和牵线杆,另一头则是碾饼、木槌、棉线之类用具。


  12年前,老彭和妻子来到株洲,在南沿社区开了一家棉被加工铺,以此为生。


  9日清晨5点,老彭早早起床,取出跟了他29年的弹弓,绷上弦,拨动一下,听声音有些不对,又调了调,再用黄杨木槌试弹,直至声音清脆悦耳,才放心收好。


  加工铺里,到处可见细碎的棉絮,老彭仿佛全身染霜,发梢、眉头都沾着棉絮儿。“干这行,一年之中只有10至12月比较忙。”老彭扯下口罩,掸掸身上沾染的棉絮说。最近天气变化大,客人较多,最忙的时候,每天要弹16个小时棉花,忙起来连吃口午饭的时间都没有,一直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


  如今市场上羽绒被很是走俏,手弹棉被则日渐萎缩,为保持竞争力,加工价格不能过高,致使这一行利润微薄。


  “旧棉被翻新,加工费是按被子的尺寸算,如客人自己有棉花,一床2M×1.8M的被子加工费也就20元,做一床同样的新棉被只需300元左右。”老彭说。


  幸好有不少老居民仍喜欢手工棉被,“回头客很多,有些人专门从河西赶过来。”


  老彭说,近两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棉花价格一涨,弹棉花的成本自然也高,有些客人难以接受,无形中便流失掉部分客源。“赚来的钱只能勉强糊口,这片儿原有30多个棉被加工铺,现在只留下2家,一些靠手工弹棉花养家的手艺人也都另谋出路了。”


  很多人劝老彭去广州打工,赚钱多,可老彭认为:虽然这手艺不吃香了,但辛苦干了二十几年,也算有感情。只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愿再学这门手艺,眼看着手艺后继无人,老彭只得连连叹息。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