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原料皮的区分及特点

来源:互联网2010/12/17 16:59:00分类:
16:59
热门跟帖

  制革原料皮的区分及特点


  制革与毛皮所用原料皮种类繁多,尤其是毛皮原料皮的品种更为繁杂,下面对制革所用的原料皮作一简要介绍。


  综观世界制革工业,主要原料皮是牛皮、羊皮和猪皮,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皮革。


  一、牛皮


  全世界存栏数以 1997 年统计约 14.35 亿余头,每年屠宰率约为 15%~25% 各国各地差异甚大),计约 3 亿头左右,牛皮年产量约为 10 万吨,近几年还有所增长。牛皮包括黄牛皮、水牛皮和其他牛种的牛皮。牛皮约占世界皮革总产量的 2/3 ( 65%~70% ),其中 67% 用于制造皮鞋, 33% 用于加工服装、皮件和家具等,近几年牛皮用于加工汽车坐垫革有增加的趋势。牛皮是世界皮革工业最重要的生皮原料资源。我国年产牛皮约 1200 万张。


  (一)种类


  牛皮种类较多,如奶牛皮、肉牛皮、放牧的牛皮、母牛皮、公牛皮、未阉割的公牛皮及阉割过的公牛皮。在我国还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和犏牛皮等。根据原料皮情况及需要,它们可制成几乎所有种类的皮革制品。


  牛皮的种类、产地、年龄、性别、饲养状况和方式、气候、面积大小、厚度、重量级别、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以及毛的密稠度等都直接决定着牛皮的组织构造,并由此影响牛皮的应用价值和所制皮革的性能。


  宰杀牛所剥得的牛皮厚度随牛种不同而异,一般约为 3~12mm 用于制革的真皮中较松弛的乳头层占总厚 10%~20%, 较紧实的肉状层约 70%~80, 表皮层约占 0.5%~1%, 皮下组织约占皮厚度的 5%~10%, 后两种在制革水场加工中统统被除去。


  面积大小随产地和年龄等的不同在2.0~5.5平米之间。牛犊皮组织构造类似于一般牛皮,但具有更细致的纤维编织与构造。生皮总厚约为1.5~3.5mm,其中乳头层约占25%~30%,网状层约为50%~60%,表层约占1%,皮下组织层为10%~20%。随着饲养的改善即富饲养化,牛皮中的脂肪含量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小牛皮犊皮有非常细小的毛孔和紧密的粒面,可用于制造非常细致粒面皮革。牛犊年龄越小,皮革粒面越细。但小牛皮加工较牛皮难度大,主要是设法将肥纹打开,况且小牛皮生皮资源有限。小牛犊皮主要用于制作光亮、粒面细致的高档的鞋面革。


  水牛皮主要源自印度尼西亚和我国中、南大部分地区。水牛皮相对于牛皮具有较粗的毛、稀疏的毛和粗糙的粒面 , 表面较厚 , 但局部胶原纤维编织较松疏。一般水牛皮加工成工业用革 ( 如带革等 ) 、鞋面革等 , 近几年更多的用于制作家具革 ( 如沙发革、汽车坐垫革、凉席革等 ).


  二、绵羊皮


  绵羊的世界存栏总数约 12 亿余只 , 每年屠宰率 25%~45% 。 1996 年我国绵羊和山羊存栏数预计 2.6 亿只。绵羊皮革约占皮革总产量的 10%~12% 。绵羊皮除用于制革外 , 相当一部分也用于制作毛皮 ( 即制裘 ) 和毛革两用。


  ( 一 ) 种类


  绵羊皮包括土种羊、杂交羊和细毛羊。制革一般较多地用土种羊或杂交羊 , 俗称之为绵羊板皮。土种绵羊皮是制革的上等原料。绵羊皮可加工成服装革、书面包装革、手套革、衬里革 , 结构紧实的绵羊皮如土种羊皮可制成鞋面革。大部分的绵羊羊羔皮和细毛羊皮用于制作毛皮。


  ( 二 ) 组织构造特点


  饲养绵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毛和肉。一般来说 , 绵羊的毛被的毛越细密 , 皮板构造越疏松, 则其皮板的制革价值越低。绵羊皮厚度约 1~3mm, 生皮中含有很多汗腺和深入皮内的毛囊 , 乳头层占真皮厚度的 40%~60%, 网状层约占 25%~40%, 绵羊皮内含较多的脂肪细胞,也有较发达的皮下组织 , 属多脂皮,绵羊皮含脂量约占皮重的 30% 左右甚至更多。由于绵羊皮组织结构较为疏松 , 制成的皮革具有较舒适的手感 , 但强度相对较低。


  绵羊羔皮具有类似的结构,但具有较细致、紧实的结构。 绵羊皮平均面积约 0.4~0.9 平米 , 羊羔皮约 0.3~0.7 平米。


  三、山羊皮


  山羊的世界存栏数约 6 亿只,年屠宰率约为 20%~40%, 占皮革总产量的 8%~10% 。我国山羊皮资源丰富,年产量约 3000 万张,其中以四川路和汉口路山羊板皮质量最好。山羊皮在制革中可用于制作各种皮革,其中有高档的皮革如打光鞋面革,还可加工成紧牢耐用的服装革、书面革、服饰革以及鞋里革。由小山羊皮还可制得粒面细致的手套革。


  山羊皮的质量随羊种、产地、年龄、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它较绵羊皮具有较高的牢度。在山羊皮厚度方面,乳头层约占 30%~40% ,网状层约占 40%~50% 。此两层之间结合软羊皮更为紧密。由于皮内的脂腺、汗腺较少 , 其镰刀状有序排列的毛孔形成了山羊皮特有的美观粒面花纹。小山羊皮一般具有较细致的纤维编织状态和细致的粒面。山羊皮面积 0.5~0.9 平米 , 小山羊皮约为 0.2~0.5 平米。{page_break}


  四、猪皮


  猪的世界存栏数约 8 亿头,年宰杀率近 100%, 猪皮革约占皮革总量 3%~5% 。人工饲养的猪皮,部分用于制成鞋面革、服装革、包袋革、鞋里革及底革。我国是世界上猪皮产量最多的国家,猪皮革质量也是世界上一流的 猪皮的反绒革制品的比例也较高。猪皮革及其制品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人工饲养的猪所剥的猪皮外,还有野猪皮,有名的南美野猪,又叫派卡里 (PEKALI) 。这种野猪皮具有较明显的猪皮毛孔及粒面特征,由于其特殊的胶原纤维组织结构,可加工成非常柔软的服装革或手套革 , 价值很高。


  猪皮在组织构造特点上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皮而言不具备网状层。其乳头层占全皮厚的 80%~90%, 皮下组织约 10%~20%, 并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此外,猪皮含脂量高,约占皮重的 20%-30% 。部位差较大,厚差比高达 1 : (3~5) 。毛孔粗且成“品”字形排列 , 由此构成猪皮特有的粒面特征。


  由于猪皮粒面较粗、部位差大等缺点,人们已对猪种进行了改良,如瘦形猪的部位差较小、粒面较细。此外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猪种的猪皮质量,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佳。其他地区特别是北方猪皮大,毛孔粗,部位差明显,质量较差 , 开剥率也较低。猪皮面积一般在 0.7~1.3 平米。


  五、马皮


  全世界马的饲养量约 6600 万匹。种类上有饲养的驯服马与野马之分。 相对于牛皮而言 , 马皮有较疏松的乳头层。马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结构非常致密、坚牢的股子皮。股子皮较难处理,一般将之制成坚实的底革或特种工业用革。我国有人研究解决股子皮制革问题并申请了专利。马皮其他部位可用于制成服装革、鞋面革、沙发革等。


  六、爬行动物皮


  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地球的赤道区域,人工养殖量也较大。在加工时应考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爬行动物皮革约占皮革产量 0.2% 以下。


  种类有鳄鱼皮、短鼻鳄鱼皮、蜥蜴皮、蛇皮、牛蛙皮等 .


  ,鳄鱼皮的表面是由特殊不易变曲变形的角质层组成。鳄鱼皮生长时间越长 , 其表面的角质“鳞片”就越坚硬且越突出明显。鳄鱼皮只具有二维的纤维编织 , 因此在弹性上就显得越小,不易制成手感优良的皮革。但这类皮革的优点就是具备很好的成型性及特殊的外观。因此,鳄鱼皮革价值很高。鳄鱼皮腹部皮革多用于加工成皮包、皮鞋等。一少部分具有明显角质“鳞块”的鳄鱼皮用于墙饰。总之鳄鱼皮属于稀有名贵皮革。


  蜥蜴和蛇皮由于其品种的多样性而具有不同的粒面及粒纹等特征。一般均附着有“鳞片”制成革后具有美观的立体粒面花纹。对于本身色泽、花纹美观的蜥蜴皮或蛇皮在加工中可以采取措施保留其美观的粒纹色泽。


  蛇皮较薄,强度较低 , 一般用于包袋、鞋的装饰或高级腰带,表带的贴面。


  牛蛙皮由于具备有趣的突点粒面而独具特点。现在我国某些地区饲养了较多的牛蛙,也是一种可利用的生批资源。


  七、鱼皮


  世界范围内鱼皮制革量很少,仅占总量 0.1% 以下。


  海水鱼皮具有鲨鱼皮、鳕鱼皮、鳘鱼皮、鳗鱼皮等 ; 淡水鱼皮有草鱼、鲤鱼皮等有鳞鱼皮。


  大多数鱼皮都具有鳞片,制革加工中鳞片去除后在皮面上留下了“鳞窝”使鱼皮革具有特殊的立体外观。鱼皮有“层状”编织构造特点,各层之间联系较弱 , 因此若去肉操作过度 , 易削薄鱼皮网状层。许多鱼皮品种对高温和高浓化学品较为敏感,易导致蛋白质水解过度。


  我国海鱼皮资源较少,但淡水鱼养殖量较大 , 且分布广 , 可利用淡水鱼皮 ( 如草鱼等 ) 资源制革,以制成特殊外观的新颖皮革。 鱼皮可用于包装、皮鞋的装饰、点缀。


  八、其他皮种


  占皮革总量 1% 以下 , 有鹿皮、羚羊皮、骆驼皮、袋鼠皮、鸵鸟皮、鸸鹋皮等。


  1、鹿皮的结构类似于绵羊皮 , 用于制成柔软的服装革、油鞣擦拭革、航空煤油过滤革等。


  2、骆驼皮可用于制成鞋面革。


  3、袋鼠皮主产于澳洲,粒面细致 , 可加工成包装革、鞋面革。


  4、鸵鸟皮主产于非洲等地,现在世界各地均有人工饲养,我国饲养量也较大,预计每年有 10 万张开剥量 , 且养殖及开剥量逐渐上升。鸵鸟皮张幅较大(约 0.8~1.2 平米)。大羽毛拨掉后留下突出的“毛孔帽”,这一特点使鸵鸟皮成为稀有名贵品种。鸵鸟皮革多加工成高档包装,或用于皮鞋的装饰点缀。鸵鸟爪皮具有非常美丽的外观,可用于制成高档皮鞋或皮带等。


  5、鸸鹋皮类似于鸵鸟皮,但张幅较小 ( 约 0.3~0.5 平米 ), 其毛孔特征不如鸵鸟皮突出,效果明显,可加工成手套革、服装革等。


  其他皮种还有狗皮、兔皮等。


  总之,制革所用原料皮以牛、羊、猪皮为三大皮种 , 而其他稀少皮种因其各具独特外观,在皮革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 但量一般较少,价格较高。{page_break}


  皮 革 的 种 类 及 区 分


  现代皮革加工技术越来越先进,皮革品种也越来越多,单从皮革表面的毛孔粗细、疏密程度来鉴别真伪和种类已远远不够。掌握皮革区分知识,了解皮革的性能特征和扩张强度,对于皮具设计和制作、真皮制品消费者选购和使用皮具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观世界制革工业,皮革包括真皮、再生皮和人造革。


  1、真皮是牛、羊、猪、马、鹿或某些其它动物身上剥下的原皮,经皮革厂鞣制加工后,制成各种特性、强度、手感、色彩、花纹的皮具材料,是现代真皮制品的必需材料。其中,牛皮、羊皮和猪皮是制革所用原料的三大皮种。真皮分为头层皮和二层皮两类。


  (1)头层皮是带有粒面的牛、羊、猪皮等,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偶尔还有加工过程中的刀伤以及利用率极低的肚腩部位,进口头层皮还有牛只的编号烙印。全粒面皮可以从毛孔粗细和疏密度来区分属于何种动物皮革。牛皮种类较多,如奶牛皮、肉牛皮、放牧的牛皮、母牛皮、公牛皮、未阉割的公牛皮及阉割过的公牛皮。在我国还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和犏牛皮等。其中,水牛皮的毛孔较粗且疏些;黄牛皮则较水牛皮的毛孔细且浓密。羊皮的毛孔则更细更密且有点斜度,主要有绵羊皮和山羊皮两大类。猪皮因长毛的规则是3~5根一小撮的分布,故极易区分,一般多用人工饲养的猪皮,还有野猪皮,有名的是南美野猪,这种野猪皮具有较明显的猪皮毛孔及粒面特征,由于其特殊的胶原纤维组织结构,可加工成非常柔软的服装革或手套革,价值很高。另外,鸵鸟皮、鳄鱼皮、短鼻鳄鱼皮、蜥蜴皮、蛇皮、牛蛙皮、海水鱼皮(有鲨鱼皮、鳕鱼皮、鳘鱼皮、鳗鱼皮、珍珠鱼皮等)、淡水鱼皮(有草鱼、鲤鱼皮等有鳞鱼皮)、带毛的狐狸皮(银狐皮、蓝狐皮等)、狼皮、狗皮、兔皮等则容易辨认,且无法制成二层皮。


  头层皮是由各种动物的原皮直接加工而成,或对较厚皮层的牛、猪、马等动物皮脱毛后横切成上下两层,纤维组织严密的上层部分则加工成各种头层皮。


  ( 2 )二层皮是纤维组织较疏松的二层部分,经化学材料喷涂或覆上 PVC 、 PU 薄膜加工而成。 因此,区分头层皮和二层皮的有效方法,是观察皮的纵切面纤维密度。头层皮由又密又薄的纤维层及与其紧密连在一起的稍疏松的过度层共同组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工艺可塑性等特点。二层皮则只有疏松的纤维组织层,只有在喷涂化工原料或抛光后才能用来制作皮具制品,它保持着一定的自然弹性和工艺可塑性的特点,但强度较差,其厚度要求同头层皮一样。


  2、再生皮:将各种动物的费皮及真皮下脚料粉碎后,调配化工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其表面加工工艺同真皮的修面皮、压花皮一样,其特点是皮张边缘较整齐、利用率高、价格便宜;但皮身一般较厚,强度较差,只适宜制作平价公文箱、拉杆袋、球杆套等定型工艺产品和平价皮带,其纵切面纤维组织均匀一致,可辨认出流质物混合纤维的凝固效果。


  3、人造革:也叫仿皮或胶料,是PVC和 PU 等人造材料的总称。它是在纺织布基或无纺布基上,由各种不同配方的 PVC 和 PU 等发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可以根据不同强度、耐磨度、耐寒度和色彩、光泽、花纹图案等要求加工制成,具有花色品种繁多、防水性能好、边幅整齐、利用率高和价格相对真皮便宜的特点,但绝大部分的人造革,其手感和弹性无法达到真皮的效果;它的纵切面,可看到细微的气泡孔、布基或表层的薄膜和干干巴巴的人造纤维。它是早期一直到现在都极为流行的一类材料,被普遍用来制作各种皮革制品,或部分的真皮材料。它日益先进的制作工艺,正被二层皮的加工制作广泛采用。如今,极似真皮特性的人造革以有生产面市,它的表面工艺极其基料的纤维组织,几乎达到真皮的效果,其价格与国产头层皮的价格不相上下。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