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的“奥运”体育营销法则

来源:中国纺织报2010/12/24 16:18:00分类:
标签:奥运 安踏
16:18
热门跟帖

  2010年是体育大年。年初的温哥华冬奥会、年中的新加坡青奥会以及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密集的体育赛事不仅唤起了人们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它更成为了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群雄逐鹿之地。


  作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 安踏将上述所有赛事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权益揽入怀中。安踏董事会主席兼CEO丁世忠曾表示,希望通过安踏与中国奥委会的战略合作,未来大家提到安踏就能联想到中国体育,提到中国体育就能联想到安踏。


  两年后的伦敦奥运上,安踏将如何制胜?现在,我们已经隐隐看到了答案。


  科技致胜


  “赞助中国奥委会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对于安踏来说,需要积累经验”,安踏副总裁张涛介绍,“领奖装备是对我们设计、科技、生产、品控等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整个管理体系必须要跟得上。我们必须积累这种经验,才能在更引人瞩目的伦敦奥运会上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做好服务工作,也为安踏收获更大的成功。”


  以本届亚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为例,其设计方案自首稿出炉以来就一共经历了多次严格细致的调整更改。这套领奖装备分为数十个SKU(最小库存单位),包括领奖服、领奖鞋、圆领T恤、拉杆箱、背包等。


  “我们为代表团生产各类装备的时间,从下料、制版、印染、缝制,到出厂需要平均60天的时间。但代表团出征的名单不可能提早公布、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了特殊尺码,必须要紧急调配”,张涛说,“所以我们预留了两条生产线,专门应对突发情况。”


  如果回顾2010春节时的冬奥会,情况则更为特殊。冰雪的极端环境下的中国体育军团的领奖服该如何设计?既要保暖又要轻薄,既要防水又要透气,在技术层面,这些要求某种程度可谓是相互矛盾的。


  “最终我们通过新材料、新科技的引进,通过了这次考验,”张涛表示,“冬奥可谓是安踏赞助中国奥委会的科技起航,我们设计、制造的领奖服,从科技含量方面讲,是历届领奖服当中最高的。”


  资源整合


  在品牌层面,围绕领奖装备核心的系列整合营销成为了安踏的制胜法宝。当安踏与身着安踏领奖服的中国健儿一同曝光在电视荧幕、报纸杂志、网络媒体、手机彩信中时,安踏得到了数以亿计的曝光。


  “这是常规广告所代替不了的,”张涛认为,“只要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安踏的领奖装备就将与他们共同见证登上领奖台的辉煌。领奖的时候就能看见安踏,这让大家强化了一个概念:所有运动品牌中,安踏是与冠军、与中国体育靠得更近的一个。”


  安踏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建立的“中国奥委会接待中心”,民间昵称为“中国之家”。每天,当日夺金的运动员均可在此接受媒体访问;首金庆功、千金庆功……


  各类中国奥委会官方活动和赞助商活动均在此举行,“中国之家”无形成了广州亚运会的媒体聚集地和中国体育人聚集地。“中国之家”与领奖装备无形之中相互叠加,对于安踏来说,其代表中国体育、代表体育精髓的品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品牌架构


  冬奥、青奥、亚运……一次又一次的国际赛事中,安踏不断夯实其大众品牌认知基础的同时,也在积累经验。{page_break}
 


  “2012年伦敦奥运之前,安踏还有一整年的时间,安踏可以更好地总结此前得到的经验,”体育营销界观察人士孙先生表示,“但这也为安踏构成了一定的挑战:2011年缺乏有影响力的赛事,这对安踏赞助权益的实施不太有利。”


  “体育营销并非仅仅意味着赛事营销。赛事是大众短期内的关注热点,从长期来看,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身份带来的奥林匹克文化中,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太多了,”张涛说。


  安踏与中国奥委会签约时曾表示,双方要共同推进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2012年伦敦奥运是一个热点,但在此之前安踏亦准备了其他动作。


  目前安踏的品牌架构被媒体形象地称为“屋顶图”。


  “屋顶”上携手中国奥委会,是中国军团征战国内外大赛的服装官方赞助商;“中间”则是篮球、网球、跑步等专业资源,如长期赞助CBA等中国职业联赛,签下NBA顶级明星加内特、斯科拉,赞助网球的郑洁、扬科维奇等优秀选手;“基层”上则着眼草根,推动奥林匹克在大众间的普及,而这同样需要与中国奥委会共同携手。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