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的成功 潮牌在中国应运而生

来源:2011/5/5 15:31:00分类:
标签:营销 潮牌
15:31
热门跟帖

  你可能买不起名牌,但是身上能有件“潮牌”,也叫追得上潮流的脚步,可以去做“潮人”了。


  到底什么是潮牌?似乎未有人真正探讨过,如果你去问潮人们,也只能得到模糊的概念。潮牌有自己独特的LOGO和设计精神,但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在T恤、波鞋、帆布鞋或者玩偶等基本款型物品上,添加不同的图案,限量版、纪念版、复刻版……看上去变化不大,但价格不菲。


  


 

 


  上海新天地Bape Store顾客提前排队等开门


  潮牌,是让潮人先带起的


  有人说,潮牌最大的价值,是有独到思想和精神,或者具有象征性意义、代表某种态度。这样的说法,让人觉得潮牌有点琢磨不透。要是你是刚开始接触潮牌,不妨先从带起潮牌的潮人开始。


  要认识VISVIM,可以看“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的装扮,他在众多场合亲身演绎它的产品;STUSSY的创立,其实是创办者SHAWN STUSSY自己设计的涂鸦签名被滑板发烧友所喜爱,这个涂鸦签名就成了品牌的标志;出色的图案和T恤材质是Hectic维持人气不堕的品牌特色,不过少不了的是香港艺人陈冠希等潮人的力挺……这些品牌跟大品牌不同,很少卖硬性广告,但通过这些潮人的亲身示范,你就会渐渐记住它们的品牌。


  潮牌的兴起,时间只是这二十年间


  上个世纪90年代前,“裏原宿”是东京涉谷区神宫前车站到千驮谷车站一带,是以涉谷川游步道为中心的传统住宅区,当时被人叫做“原宿后街”。相对于不远处、型男辣妹出没的原宿街头,以及国际精品店林立的时尚中心表参道,原宿后街因为巷子复杂,建筑物老旧,过去很少日本年轻人在此聚集。90年代初期,如今的“裏原教父”藤原浩还只是小有名气的DJ,“潮牌教祖”高桥盾、长尾智明也是刚从日本文化服装学苑毕业。这群热爱音乐,深受欧美街头艺术、极限运动影响的日本年轻人,选择在低成本的元素后街开店,实现创业梦想。1996年,日本时尚杂志首度使用“裹原宿”形容这块老街区。有“日本通”之称的台湾艺人黄子佼说:“从1995年开始的十年间,就是裹原宿的黄金时期。”


  日本年青设计师开的店不断增加,每家店从装潢、服装设计到店内播放的音乐,都各自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独特风格,更常看到DJ或者前卫艺术家驻店表演。这些潮牌的魅力,首先就是创办者的个人魅力。2000年起,裹原宿潮牌陆续登上巴黎时装周舞台———这块老街区,开始成为全球潮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饥饿营销”,为潮牌攻下一城{page_break}


  “从潮牌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到潮牌本来就是属于小众化的品牌。消费潮牌者的心态,跟崇拜明星的Fans一样,无论它有什么变化,都会接受和追捧。”李国庆说。作为《万家科学》主编,李国庆由于工作和自己兴趣的关系,对潮牌接触比较早,在写作国内第一本艺术玩具书籍《玩偶私囊》时,曾经采访和接触到不少国内外前卫的设计家和艺术家。从他的观察,潮牌的成功,跟它所用的营销手法不无关系。


  营销方式上,限量是潮牌的一大特色。潮牌中,比较出色的要数Nigo创制的“猿人头”(BAPE)品牌。“猿人头”在日本当地的店面非常小,最早走的是卡通路线,后来藤原浩经常和不同领域、品牌的人跨界合作,营销策略做出来较大改变:限量发行。每件货品可能只生产50件,把30件先派给明星艺人“试穿”,造成明星效应,然后剩下来的20件就以高价卖出。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新款推出,不过每款只有10至60件,不单限量,有时候还会限店销售,让粉丝们收集起来非常难。它的零售价并不一定很高,但是由于营销渠道的问题,会被潮牌“黄牛党”炒高,所以潮牌在网店、二手店都能卖得起价钱。


  


 

 


  李国庆觉得,无可否认,日本潮牌设计师们的设计能力非常强,原宿的潮牌众多,但他们走不同的路线,有各自发展的空间,不过这种“名人效应+饥饿营销”的手法,也是使得潮牌名声大噪的原因之一,加上年轻人、二手买家的起哄,让它们的价钱水涨船高。


  本地潮人看潮牌———


  “潮牌不只来自国外”


  田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滑板运动,广州HERO滑板店、SKATEHERE网站站长,较早接触到国外潮牌)


  每个人心目中对潮流的定义都不同,我个人觉得能够代表和引领当时的潮流风向的品牌就是潮牌,不仅限于在产品的设计上,潮牌的产品还需要具备生命力,也就是竞争力。能够真正把品牌价值转换成商品利润的品牌才算得上是有价值的潮牌,简单的说也就是能卖得起价的品牌!


  有的潮牌确实具有纪念价值的特别款,是一个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好机会,但有的潮牌对自身的定位没有摆端正,那就会造成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没有人觉得它是特别有意义的纪念款潮牌,可它却为这个项目乐此不彼,实际上只是自作多情。{page_break}


  大部分国内消费者普遍会认为潮牌都来自国外,中国没有很多潮牌,其实中国的原创潮流品牌正在高速发展,很多中国原创的元素反而成为其他潮牌学习借鉴的新领域。


  


 

 


  安逸猿(Bape)经典图案


  “潮牌带来生活上突破”


  周松(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老师)


  国内消费者总体的消费倾向会使一些主流的品牌更加主流,而忽略比较边缘的品牌———潮牌。潮牌的存在是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的。在我看来,有价值的潮流品牌应该能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冲击,或者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引领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些品牌,可能是T恤、波鞋、帆布鞋或者玩偶,只是在基本款上,添加不同的图案。这样一种新款的运作,更多是基于商业上的考虑。当然,很多产品,特别是鞋子和T恤带有功能性的东西,它有很强的限制性,使它在变化上受到局限。其实潮牌这种运作方式,它的目的就是要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所以它是否物有所值必须基于个人的价值判断。


  潮牌之路“越走越窄”


  李国庆(《万家科学》主编,艺术玩具天书《玩偶私囊》的作者)


  潮牌被认为是时尚的一个年青分支,实际上,潮牌并非年轻人才喜欢。香港很多人在穿着潮牌,而且全身都会穿,衣服鞋袜,甚至腰带。


  不过潮牌的发展空间确实有局限。就像日本的潮牌粉丝,以亚洲人居多,并未能发展到欧美市场去,只是台湾、香港哈日者众,就有买家趁机把潮牌们热捧起来。日本潮牌的设计路线是多元化的,质量上有保证,它的售价比大众化品牌高,但它本身的成本也高———有的品牌每周有新款,每款产量却不高,这会让潮牌的路子越走越窄。所以现在不少风靡一时的日本潮牌,不是被香港商家收购了,就是创办人转行了。


  前几年的天河南二路,可以媲美日本原宿,文明路一带也曾出现过30多家小店,可以找到真正的潮牌,不过现在要在广州找到潮牌,实属不易。广州的资讯发达,对潮牌有认识,但是消费力不足,所以这些潮牌成了“过客”,无法在这里扎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