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汉正街,迷路了?

来源:《服装界》2011/5/23 11:04:00分类:
11:04
热门跟帖

  


 

 


  做孕妇装生意的郑斌希望能够改变传统汉正街的商业模式,一端介入生产另一端建立自己销售网络


  


 

 


  汉正街区域还存在大量逼仄的旧街巷,居民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暨济箱包城商会会长周乐喜5年前买下了属于自己的铺位


  昔日的风光掩盖不了今日的没落,汉正街的出路在哪?


  深受搬迁传言困扰的汉正街,终于迎来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


  记者获悉,武汉市有意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寻求汉正街整体改造资金。作为武汉市“旧城改造”的一部分,有着500年历史的天下第一街——“汉正街”的搬迁,已是箭在弦上。


  而此前的2011年1月17日,汉正街一场大火,夺走14条人命,促使武汉市政府痛下决心,将汉正街移出城区。


  在今年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与硚口区政府正式向外宣布,限期搬迁汉正街。原址经过改造后,将被打造成高端商贸旅游区。


  随后,承接汉正街市场外迁的武汉市黄陂区政府,与外迁方所在的硚口区政府正式对接洽谈,针对汉正街外迁所需要的政策与进程进行协商。


  不得不搬的汉正街


  走过了最繁华的年代,汉正街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


  广东人吴少伟1993年来到汉正街,在这里已经做了近20年生意。3月22日,在听到汉正街将限期搬迁的消息时,他没有太多的惊讶。那场大火,就发生在吴的商铺对面。


  隔窗望去,在已经完全烧毁的窗台外,被烟熏黑的墙壁和展板还没有翻新,临街而砌的砖墙将这栋小楼与其他商铺隔开,提示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除此以外,这条只有数米宽的老街一切照旧,蜷缩在老房子里的店铺,嘈杂的人声,拥挤的车道,推着板车来回卸货的工人,还有挂在街头“杜绝一切火灾隐患”的红色条幅,时刻都显示着这里的破落与繁华。时不时出现的红色“拆”字,则会提醒游客这里即将搬迁的事实。


  发端于明朝中叶的汉正街,是汉口作为商业重镇的金字招牌。1979年,103位武汉人在此聚集,拉开了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这被认为是与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首钢国企体制改革同样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依托现金、现场、现货的“三现”模式,汉正街打造了“天下第一街”的招牌。


  不过,汉正街昔日的风光已掩盖不了今日的没落。进入21世纪以来,武汉市GDP年年增长,到2010年已经突破5515亿元。而曾经独领风骚的汉正街,总交易额依然在400-500亿之间徘徊。


  更为重要的是,汉正街所处之地,已经成为寸土寸金的武汉中心。在周边地段高楼竞相林立的繁华中,这里低矮和老化的建筑,除了被斥为碍眼的“城中村”以外,还面临着火灾和交通事故频发的危险。


  为此,武汉市新任市委书记阮成发十分坚决:“痛下决心限时完成整治,让汉正街脱胎换骨!”


  摇摆不定的商户


  承接汉正街使命的是“汉口北”市场。{page_break}


  在离武汉市中心约15公里的北方,隶属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数十个规划中的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已兴建三年有余。


  按照黄陂区政府的规划,汉口北正在打造包括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盘龙国际轻纺城、信和国际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中国家具CBD等十个国家一级专业批发市场。承担汉正街转移任务的,正是经营范围涵盖了小商品、鞋业、服装、家纺、酒店用品等专业市场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据承担汉口北建设项目的卓尔控股汉口北集团介绍,目前汉口北已有包括鞋业、皮具、酒店用品在内的七个大型交易市场启用经营。2010年,汉口北销售额已经达40亿元,初步具备了小商品专业交易市场的规模。


  武汉市黄陂区区长胡洪春认为,汉口北区域可开发面积大,临近武汉三环的交通也很便利,在承载物流、仓储及配送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汉正街外迁,汉口北作为承接地是不二之选。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汉口北严格专业化的场地划分,各个专业市场相互之间交相辉映却又泾渭分明的格局,却让一些尚未搬迁,习惯于汉正街大杂烩市场的商户们一时难以接受。


  吴少伟正是这样的商户代表。在做了近20年的食品生意后,他发现他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学校周边的小商户,买副食品的同时,还需要购买玩具、文具用品等学校周边主要销售的东西。而根据黄陂区政府的规划,这两个专业市场之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市场,相隔有一公里左右。


  然而,即使有些不愿意,作为汉正街副食商会的副会长,他还是看好汉口北的发展前景,并且已经牵线500余户汉正街的食品商家与同在汉口北的四季美农贸大市场签订了协议,计划在7月份把店铺搬到那边。


  但有相当多的商户,对于出走还是留下的决定,依然处在摇摆之中,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张女士正是这观望中的商户。


  他们对汉口北地区服装商圈的人气还不太放心,不敢轻易做个体搬迁的举动。他们很清楚,如果只是单打独斗地搬迁,是很难短时间在新的区域内形成产业规模效应的。如此一来,失去了汉正街人气的汉口北,生意也必然受影响。


  为了吸引汉正街的2万余商户搬迁至汉口北,黄陂区政府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执行细则。在一份《关于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入主经营户有关优惠政策的意见》中,黄陂区表示凡是入主汉口北市场群的经营户,都可按条件获得三年免税、户口迁入等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汉口北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客运站、公交线等基础设施的缺乏,尚未完备的餐饮、酒店等生活服务设施,让这里无法大规模的聚集人气。而对于汉正街的商户们来说,来到汉口北,最为看重的则是汉口北可能迎来的人气和扎堆效应。


  在不久前的湖北省两会上,湖北省人大代表阎志,一直呼吁政府加快汉口北道路、客运站的建设进度,并预先引入更多的公交线路通达市内,同时要做好长远的汉口北城市规划和布局。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汉口北承接汉正街迁移的最终结果。


  转型中的小商品市场


  其实,在中国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上,汉正街所走的转型路早有先例。


  在全国的小商品市场中,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最为成熟,排在其后的汉正街和河北白沟商品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同样的困惑。不同的是,白沟市场早早的作出了选择。


  在80年代以“包”打天下而出名的白沟市场,曾一度超越汉正街,被称为“南义乌、北白沟”。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当义乌市场持续迅猛发展之时,白沟却和汉正街一样,陷入了经营环境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扎堆的情况,面临闭市危险的白沟在痛苦之中选择了涅槃重生。


  2004年,没有退路的白沟市场启动了对商品交易城的升级改造工作,按照“大市场带动大工业”的思路,白沟规划出了一个包含服装、小商品、箱包、五金皮革等商品在内的11个现代化商贸城。经过数年发展,白沟已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稳稳的超越了曾经的大哥汉正街。


  今昔对比,汉正街要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却更为复杂。


  “以前的小商品市场,就是批发加零售的模式,依靠多量和低价来盈利。但是面对大型连锁商场的市场挤压时,必须做出业态的创新和升级,才能有所发展。”针对蓄势待发的汉口北,武汉大徐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李光说道。


  作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转型的承接政府,黄陂区政府将转型的重点放在了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黄陂区区长胡洪春表示,实物交易与网络交易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将是汉口北的一大特色。


  在卓尔控股的计划中,建成后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将达到800亿,超越义乌小商品基地,成为国内最大,集交易展示、物流仓储、客运货运、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大市场。


  但一个现实是,在汉正街尚未搬迁之时,硚口区曾斥资500万为汉正街打造了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截至2010年,相比其汉正街500亿交易规模,电子平台上不过千万成交额,让这个平台显得有些尴尬。


  如今,依然是这些商户,在转换了一个门面之后,他们能放弃已经熟知的“三现”交易模式,转而走向电子商务吗?


  更严峻的形势在于,即是被冠以“义乌模式”的小商品市场,也必须面临来自新型百货商场冲击。在面临愈来愈多的新型专业渠道商的挑战时,义乌市场也需要在不断探索向外扩张的新途径,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名义开赴各地的分市场,在各地发展都会遇到一个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对手:拥有品牌的大型百货商场。


  这种情况下,传统批发模式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同在一个区域内的大型批发市场,而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综合商贸市场。在沃尔玛、家乐福以及众多地方百货商场迅猛的发展势头面前,专业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必须能寻找到新的竞争优势。


  长期跟踪汉正街发展历史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延福有个“悲观”的看法,在他看来,汉正街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接下来的改造,更应注重的是对汉正街“灵魂”的追寻。


  “从大的环境来看,以义乌所代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逐步萎缩,这是商品交易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朱延福直言。{page_break}


  现场交易的诚信限制,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大量物流需求对交通运输的考验,已成为所有小商品市场需要面对的问题。


  由此,汉口北想要重塑“天下第一街”的辉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汉正街


  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已形成市镇,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等码头,为商埠集散物资。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主持修建万安巷等新码头,交易更盛。


  接下来的近百年,汉正街一直是旧汉口镇商业精华之所在。据《汉口小志》称:最著名者俗称八大行,即盐行、茶行、药材行、什货行、油行、粮行、棉花行、牛皮行。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汉正街市场一度停歇。1979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恢复开放,当年就有100多待业青年在此经营。三年后,商户猛增到458户。


  目前,汉正街商户达13200户,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