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让工业区“独断善谋”

来源:成都日报2007/12/5 0:00:00分类:
标签:崇州
00:00
热门跟帖
    11 月初,由崇州市委书记范毅带队的工业区管委会招商团飞赴温州、深圳两地招商引资,成效斐然。四天时间签下三家国内知名企业,总投资额达2.6亿。其中温州吉尔达鞋业与崇州市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将在崇州制鞋基地投资一亿元,打造占地100亩的制鞋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年产男鞋1000万双。   范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温州、深圳之行给崇州工业发展升了温,平均一天签一份投资合作协议,打出了“崇州速度”,展示了崇州市委、市政府实现工业突破的决心。   崇州工业发展升温,底气从何而来?或许刚签约的吉尔达鞋业老总余进华的话可以对此作出一个解释——“崇州已经聚集了大批温州企业,如今崇州市又对工业集中发展区扩权,崇州工业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再不下手就真来不及了!”   据悉,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工业提速,今年11月初,崇州市对工业集中发展区扩权,将原来位于城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羊马工业集中发展片和元通工业集中发展点统一纳入“工业集中发展区”,提升了机构级别,实行封闭运行,并通过放权、扩权、赋予工业集中发展区更多的自主权利,彻底改变多头管理的状况。体制之变,拉开了崇州市工业提速的序幕。   打破瓶颈束缚 给予多项政策倾斜   11月初,崇州市召开市委常委会决定:对工业集中发展区扩权,将原工业集中发展区、羊马工业集中发展片、元通工业集中发展点统一纳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在人力资源配置、土地政策指标、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强政策倾斜。此举一出,便在崇州市上下引起强烈震动。   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什么要扩权?崇州市副市长、工业集中发展区主任何雨介绍说,“主要是因为随着崇州市的发展,工业集中发展区原有的体制和机制逐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崇州工业发展的需要。”据介绍,2005年以前,该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仅有30 多家企业,占地1000多亩,而自2006年以来,由于崇州市被纳入全市鞋业生产的重地,成为中国女鞋之都生产基地,迎来了鞋业转移的大好时机,从沿海和武侯区引进了200多家制鞋企业。随着企业的大量涌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服务效率、政策机制等方面出现了瓶颈。   何雨表示,以前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势头迅猛,但在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端。工业区的建设缺少高度的协调和协同,各部门之间有各部门的目标,这些目标与工业区的总体目标之间又往往存在差异,容易出现“自扫门前雪”的情况,于是导致了力量的分散,难以形成共同的工作合力,延缓了工业区建设的推进速度,协调机制不畅通。何雨举例说,例如做一件事情,中间环节多,具体事务在工作流程中运转缓慢,责任权利利益没有封闭运行,出现了很多空档和缺位;有些事情几个部门都在管理、负责;有些事情却好像没有部门在落实,造成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窝工现象以及一些事情的责任界定不清楚,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工业集中发展区体制之变刻不容缓。   抛开“婆婆”干扰 让工业区有决定权   工业强市战略是崇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振兴崇州的主题。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必须又好又快地推进。为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将蓝图变为现实,在不久前召开的崇州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崇州市委书记范毅响亮地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发展工业,振兴崇州”。力争“一年有新突破,三年有新成就,五年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富民强市,振兴崇州的发展目标。   为推进工业发展,促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推动签约项目的落实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很快,崇州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中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从体制上、人力上、财力上给工业集中发展区更大的空间,目的就是让工业区“独断善谋”,抛开诸多“婆婆”的干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项目引进、项目拆迁、项目报建促建、建成投产,实行“一条龙”负责。    权限向上延伸   对工业区扩权,即把工业区的权限向上延伸。根据崇州市委、市政府的授权,该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负责工业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服务,承担工业区建设专项资金的融资、工业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及区内治安保卫、区容区貌环境管理职能。   从整个行政体制上讲,工业区的级别提高了,由部门上升到了该市市级的层面。市委常委会把一部分权限下放给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包括人权、事权、财权和一些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同时,工业集中发展区设立财政专户,资金封闭运行。   此外,还把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了平面延伸。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以前崇阳镇的基础上作了扩充,把羊马工业发展片和元通工业发展点都囊括了进来。   领导配置加强   工业区的领导组织机构也相应得到加强,由该市市委副书记肖亚西兼任工业集中发展区党工委书记,副市长何雨兼任工业集中发展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市政协副主席黄志文兼任工业集中发展区党工委委员,市经济局长、物价局长等兼任工业区党工委委员,其“阵容”之强大可见一斑。   其他担任诸如工业区项目报建部部长、项目促建部部长、工业招商局局长职务的人员也由非常熟悉工业的人员担任。同时,作为制度保障,工业集中发展区根据需要设置了10个副局级机构。此外,工业集中发展区还可以在崇州全市优先选拔任用人才。   部门内部协作   工业区管委会的性质和职能也得到完善,其内设办公室、财务法规部、招商引资部、拆迁办、报建服务部、项目促建部、企业服务部和成都港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个部门,还把工业区内基础设施等多种职能建设纳入管委会管理,减少办事来回跑路,建立了一个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具体做法是将规划、国土、拆迁等部门的权利划拨给工业集中发展区一部分。   据工业集中发展区综合部部长俞东梅介绍,为方便企业办理手续,相关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引入工业区,实行集中办公,因为特殊情况必须到部门办理的,由工业集中发展区报建部代办,“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调能力,由以前的部门外部协调变成部门内部协作。”   此外,崇州市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最近又特别拨出5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区建设。同时配置了1000亩经营性土地资源,作为工业集中发展区投融资平台配置资源。   “扩权后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以前最大的差别在于,现在整个崇州工业发展就‘一个盘子’,统筹发展协调推进的意味更浓了”,何雨介绍,扩权后,土地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政策调控等都可以统一运行,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责任更明确,推进速度会更快,成效会更明显。   产值瞄准百亿 崇州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范毅表示,“变则通、通则活、活则兴!工业集中发展区体制理顺后将会形成统一、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崇州的工业将会有一个新的快速发展。”   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中国女鞋之都崇州生产基地,看到的是一大片热闹的大型建设工地:三分多鞋业的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十余台塔吊正昼夜运行;已经进场打围的20多家鞋企正紧张地施工填方;同心村农民集中居住区运料车川流不息;浙川公司标准厂房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   此外,据工业集中发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行,工业区创业路、创新路等骨架道路即将开始硬化……   按照《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女鞋之都崇州生产基地”规划引进大中型制鞋及配套企业500户以上,年产皮鞋1.2亿双,制鞋产业总规模达118亿元,工业产值100亿元,贸易、服务业等收入达1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27万个。建成鞋用革研发中心,年培训技术工人8000人以上。到2015年,全面完成8平方公里的制鞋基地建设,达到产值400亿元,力争建成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成品鞋、鞋面革征税基地,鞋材交易市场及技术工人培训机构。   体制之变,崇州工业正在探索发展的新天地。   新闻链接   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立于2001年9月,最初由崇阳镇唐安、太和、黑铺、永安、白云、石埂等行政村组成,工业区最初的产业定位为高新技术工业和轻工业。后来,成都市考虑到该市的实际,又特别批准崇州市在羊马镇成立了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片,主要是依托全友家私发展家具产业;在元通镇成立了工业集中发展点,主要是依托川建集团发展建材产业。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年11月,崇州市决定扩权,将原工业集中发展区、羊马工业集中发展片和元通工业集中发展点纳入“工业集中发展区”统一运行,并对工业集中发展区扩权,还从政策、人力、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崇州市工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