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灰姑娘式的剧情:一位出生于河北农村的女孩子,小时候家中无钱为自己添置新衣,却拥有服装设计天赋。30年后,她穿梭于国际知名时装周,站在世界时尚舞台绚丽的灯光下,接受鲜花和掌声。她是王汁。
也是用同样的时日,日本服装设计师完成蜕变。初入国际市场,日本设计作品遭到欧洲人嘲讽,如今,日本已创建获西方时尚界认可的品牌帝国。“日本足足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来理解国际化和传统的结合”。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副院长、C.D品牌创始人之一Patrice de Place?说。
对比日本同行,中国的王汁们要幸运得多。如果把2006年10月,谢峰登上巴黎时装周作为中国服装[9.65 1.47% 股吧 研报]设计师在国际时尚界的首映礼,这中国服装设计师通往国际T台的时间迄今只有5年。
尽管有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助力,但中国服装业要想在这个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依旧艰难。比如,巴黎时装周有一个规定,申请人必须在巴黎有工作室,但极少有中国品牌能满足这个条件。为了让中国服装设计师有机会获得入驻国际高档时装百货的机会,巴黎时装周的评审为中国设计师们取消了这道门槛。依托如此机遇,涌现出一批如王汁、吴青青等为代表的本土设计师。
王汁涉入服装行业已整整十年,但却被冠以“新锐”的称号,她说,那是因为她永远在尝试新鲜事物的原因。她在服装方面的天份在一次中学夏季活动策划小组中得以展露,当时,王汁负责设计舞蹈服装。“事后,人们开始跟我说,‘将来你应该做时装设计。’于是,我当时想,‘也许我应该走这条路。’”王汁说。
当年,32岁的王汁在伦敦创立了自己的品牌“Uma Wang”,该品牌以风格鲜明的针织系列为主线,擅长运用不同面料材质和肌理,强调细节和轮廓的完美结合,并以优良品质和独特的品位深受欧洲买手及先锋杂志的追捧。她在针织女装领域里进行着各种不可思议的开发,并在羊绒材质的运用及设计方面极具天赋。她说:“面料是我的设计语言。”
早在职业生涯初期,王汁便从开发针织面料中确定了自己的风格和审美。最新的2011年服装系列的设计灵感分别来自于上海城市清晨的瞬间感受和源起日本50年代的一种现代舞蹈“Buto”。她把精神性的感受,通过面料的运用,转变成能诉说心灵语言的服装。
很多时候,在国际时装舞台上的亮相只是“赚个吆喝”,三四百万的投入却无法等来买手订单,但基于面料的创新,王汁却轻易斩获商业利益。2005年Uma Wang第一个系列在pure london展示。2006年,伦敦有11间精品店发售Uma Wang的系列。如今,这个品牌不但在北京三里屯为独立设计师提供平台的BNC中出现,更在上海的新天地开设了实体店。
中国设计师如何走稳自己的商业化步伐?在王汁看来,眼下的中国有庞大的成长中的时装消费群体、满腔热忱的民间赞助机构和国人泛时尚化的新生活方式,这些无异于设计师的成长土壤。“相对于国外年轻设计师不容易在成熟的市场脱颖而出,中国的产业链目前是在快速提升,借助于能够扶植设计师的平台和媒体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王汁说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