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上,凡客很像中国电商与服装业领域的“相扑士”
凡客的成长路线图,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日本的相扑运动。
相扑运动有一个两全其美的“三步成功法”——第一步,入行后,要不计代价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不断增肥,确保在体重上占有优势,确保在每场比赛中不出圈、不倒下,不出局;第二步,成为职业相扑手后,要最大限度地快速敛聚财富;第三步,名利双收后,要想方设法延续生命长度,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三步成功法”看上去很美好,很有蛊惑力,吸引后来者前赴后继,但是,成功者毕竟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被“挤”出圈外的失败者,他们将在屈辱和凄凉中抑郁终生;即使是成功者,他们也必需为自己从前的行为付出代价,而且付出的代价也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日本相扑手平均寿命只有57岁,曾经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使他们被痛苦折磨终生,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实质上,凡客很像中国电商与服装业领域的“相扑士”,其基因源自于资本——当凡客还在躁动于母体之内时,资本便为它的出生和成长准备好了一切。必需指出,凡客出生于传统服装业和现代电子商务的交叉地带,其成长路线图与资本基因一脉相承,清晰可见——先用商业模式吸引资本市场,用资本影响力和广告拉力来建立品牌认知,把品牌认知转化成品牌消费,用品牌消费构建客户资源,通过速度扩大规模,通过扩张吸引更多资本,通过IPO实现利益收割。
勿庸讳言,资本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凡客的销量规模与增速。循着资本心路,凡客四年中诸多行为就变得容易理解:2008年,销售收入不过1.2亿,但八成交给了互联网广告商——不问行不行,先混个脸熟,提升知名度要紧;到2010年,凡客的营业费用为5.39亿,其中销售费用或超过4亿,销售费用占到收入的1/3强——陈年当年妙手偶得的“凡客体”,得以短时间内让普通网民记住凡客,品牌美誉度随之急剧攀升。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凡客的逻辑——投入的是广告,“挤”出的是销售额和重复购买率。在“投入-挤出”交替循环作用下,凡客犹如战车,高档位起步,频频提速,闯关夺隘,功成名就,离IPO仅有一步之遥。
必需肯定,资本的终极目标,是经由IPO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速度,速度,还是速度!规模,规模,还是规模!也许,凡客在IPO前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为了通过极致地提升速度而最大限度形成销量规模,凭借企业规模去推高企业估值。对电商行业来说,销量和速度永远是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以至于有个传说,电商每实现一元钱的销售意味着可能获得VC一元钱的融资。
这或许也是凡客的逻辑之一——不惜代价抢占好的竞争位置,存量问题用增量和IPO去解决。为拉升销量和速度,凡客四年中一直做“加法”——凡客品类扩张逐年在加速推进,产品线亦愈发绵长。做“加法”的结果,是销量急剧飙升,市场定位也扶摇直上,行业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当然,随之而来的也不尽是好消息,库存也在上升,运营能力在下降,“去库存化”不绝于耳,低价促销导致品牌面临贬值风险。正是因为电商行业的特别属性,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往往被淡看一线,企业运营风险也习惯于借助未来发展的增量去解决,但是,电商归根结底也是一门生意,是生意就得盈利,这是最基本的商业伦理和常识。当前资本表现出来的对电商行业销量和速度的追捧、对盈利的漠视,显然与这个最基本的商业伦理,似乎是背道而驰的。
值得关注的是,“凡客”亏损势头似乎越来越猛,公司价值却逆势疯狂飙升。当“凡客”亏损增速看似不可遏止而引来媒体口诛笔伐之时,资本市场却用行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抉择——F轮融资于2011年8月结束,“凡客”获得2.32亿美金融资;大家熟知的“淡马锡”和“中信产业基金”领投,“IDG资本”跟投。事情还远不止这些——F轮融资完成后,资本市场给予“凡客”的企业估值,在一片惊愕的目光中竟飙升至32亿美金。
但是,从动态看,凡客手上的两张“牌”似乎都不可依恃:首先,当前凡客的现金流,由VC融资形成的现金储备和客户重复购买两部分构成,长期拥有良好现金流对凡客将成为严峻考验;其次,凡客品牌价值的核心,在于手头既有的客户资源形成的资产,或许转换个角度,凡客资产即可成为凡客负债——客单均值和重复购买率是凡客资产与负债之间的那堵墙,转换也会是须臾之间。于是,有足够理由善意提问:这两张“牌”,真的可以支撑得住凡客庞大的身躯吗?如果不能,那什么东西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