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权力制衡是未来中国改革的关键

来源:2012/3/20 17:26:00分类:
17:26
热门跟帖

  进一步深化改革,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一般共识。中国社会已经到了非进一步改革不行甚至到了改革刻不容缓的关头,但问题是如何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从哪里着手?如何启动?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又是什么?


  2月28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向中国政府决策层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六条建议:(1),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2),推动创新,建立与全球研发网络相连的开放型社会。(3),促进绿色发展。(4),为所有人提供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5),加强财政体系建设,改善财政可持续性。这涉及三个关键领域:确保各级政府有充足的财力以满足支出需求;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支出比重。(6),确保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方继续融入全球市场。


  佐利克先生所提出的这六项建议,乍看来宏大、全面且现实,但仔细分析一下,好像每一条建议均非常“虚”,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当今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运行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并且,即使这六条改革建议所涉及到的确实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其具体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值得怀疑。


  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大致理清在当今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哪些。


  纵观近些年来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大致以粗略地将其归纳为以下8大类:


  第一, 政府官员腐败案件贪腐案件大面积发生而屡治不果。


  第二, 第二,社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不断拉大,社会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


  第三, 整个社会越来越靠政府和国有部门的项目投资和高投资率来维系经济增长。


  第四, 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份额持续下降。


  第五, 广义货币不断膨胀,房价和消费品物价快速上升,结果导致中国食品[7.39 0.54%]和日常生活用品物价水平已经接近有些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第六, 在普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政府用在医保和社保方面的财政支出又严重不足,导致民生困顿、民怨积累。


  第七, 社会诚信和商业伦理严重缺失,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乃至商业欺诈等问题在各种媒体上不断曝光,屡治不果。


  上述七类问题不断恶化,又衍生出了困扰当今中国政府决策层的第八个社会问题:一些恶性事件和万人以上群体事件不时发生,社会内部的紧张程度不断增强。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蕴生并积累下来上述8大社会问题,且上述问题交织在一起而不断恶化?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上述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或言或多或少地——与政府的行政权力不受任何实质性的约束与制衡有关。


  单从中国的税收和财政体制来看,现下中国各级政府已掌握了十几万亿的财税收入,加上各地政府的卖地收入和其他各种预算外收入,保守的估计也要十七八、万亿元(中央党校的周天勇教授曾估算到,在2010年中国各级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已达到了15万亿元)。这么大的政府财力盘子,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又不公开透明,政府官员腐败大面积地发生而屡治不果,还不是这种缺少民主预算和财政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的一个必然结果?当今中国社会内部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中国的大多数富人多与权力有直接和间接关系,难道不与具有这种财政体制安排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上面所说的当今中国社会的八大类问题,越来越强烈地告诉人们,中国政府的财政税收体制是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与政府体制和整个政治体制连在一起的财政体制改革,应该是当下和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


  由此看来,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并不是市场化改革不足和不够的问题,而是在已市场化了当今中国社会中政府不但调控和管理着市场,而且以市场化的手段直接参与市场,一些政府官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公开或隐秘地运用所掌控的权力和掌控的巨大资源来为自己家人和亲友谋利和寻租的问题。因此,未来中国要走向一个良序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用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制度规则来使政府的权力受到实质性的约束和制衡。如果现代民主政治的制度规则不能在未来中国社会中确立,政府权力不受人民代表的任何实质性的制衡,谈任何表层的市场化改革,谈任何政治体制改革,谈“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乃至将现在的国有大企业进一步的私有化”,都只能会流于空谈,也肯定达不到预想的后果。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