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陕西大荔棉花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2/5/30 8:27:00分类:
08:27
热门跟帖

  棉花是陕西大荔县的传统优势作物,近几年随着植棉效益的增加,植棉面积不断扩大.长期连茬种植、品种混杂、良种良法不到位以及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等各种原因,使棉花单产连年走低、植棉收益逐年下降。近年来,棉花整个生育阶段过程中的灾害性天气较多。2005年和2006年有不同程度的大风冰雹袭击。2005年5月底大荔县的安仁、黄河滩等地刚现蕾的棉花受到冰雹打击,重的打成光秆,轻的叶片破烂不堪。随后通过加强水肥管理,棉花恢复生长,但生育期推后,比正常棉花迟开花15~20天,减产5%~10%。2006年6月25日十几年来罕见的狂风冰雹,使冯村、念桥、婆合等七个乡镇不同程度地受到冰雹灾害,受害轻的减产15%~20%,受害重的减产30%~35%。有的甚至无法挽救,只好改种其它作物。2007年前期低温寡照,后期光照不足,温度不适,棉花僵瓣、烂铃增加。2008年在棉花重要生长期(花铃期)温度和光照不利于棉花的生长,早秋降温早,基本无秋桃。


  今年5月20-26日,陕西大荔监测站对当地50户联系点就2012年棉花实际播种面积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50户联系点2012年实际植棉面积为92亩,较2011年减少77亩,减幅达45.6%,较2012年3月份意向种植面积调查减少20亩,减幅17.9%。据了解,当地棉花播种面积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1、当地棉花上市较早,收储预案出台后棉农籽棉交售进度已在95%以上。2010年棉农亩均净收入在1840元,因此棉农在2011年扩大了种植面积,然而价格却一路下跌,同等级籽棉收购价较2010年减少0.50-0.65元/斤,加之物化投入增加、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亩均净收入在927元,较2010年减少910元。


  2、近几年当地棉花种植多属重茬,以单膜、机播为主,棉花品种混杂,单产较低,加之正值棉花吐絮期当地阴雨天气较多,棉花品质受到影响,正3级棉不足总产量的20%,棉农植棉效益下降。


  3、参与棉花收购的企业逐年减少,渭南地区现有13家400型棉企,其中大荔县有10家,随着籽棉资源的减少,2011年参与收购的企业仅3家,且收购量不大,参与国家交储的企业只有1家,交储数量不足300吨。另外10多家200型企业,受资金短缺、籽棉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收购积极性不高。


  4、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劳动力严重不足,小麦、玉米等其他农作物机械化使用程度较高,省工省时,同时近几年当地西瓜、果树面积增加幅度较大,经济效益是棉花的3-5倍!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