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

来源:本网 2012/6/9 15:03:00分类:
15:03
热门跟帖

  魏晋南北朝服饰中新的样式:袍服、袴褶


  魏晋士人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魏晋时期广泛流行,互相影响,成为一时的风气。文人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追求仙风道骨,在服饰上就表现为喜好穿宽松的衫子,袒胸露怀,无拘无束,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杂裾垂髾(shāo)女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饰以“纤髾”。


  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所谓“髾” (shāo) ,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杂裾垂髾女服展示图(根据传世帛画及壁画复原绘制)


  襦裙的发展


  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


  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色泽、花纹鲜艳华丽,素白无花的裙子也受到欢迎。


  袍服


  袍服和深衣的差别是袍为上下通裁,深衣是上下分裁再缝合。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服装,其特点是上衣长大,一般长过膝盖或盖住脚面。衣领有交领、圆领之分。衣袖不长,均为窄袖。魏晋之际袍服传入我国南方,逐渐成为时尚服装。



  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



  穿袍服的采桑妇女



  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


  袴褶(kù zhě)


  袴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这种服装源出于军中,服无定色。袴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锦带在膝盖处系扎,使之形成皱褶,称为“ 缚裤” 。


  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藏 北魏彩绘陶文武士俑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