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安踏体育的掌门人

来源:2012/7/2 16:01:00分类:
16:01
热门跟帖


  1986年,在福建省一个普通的海滨小镇陈埭,有一位16岁的普通少年丁志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攥着1万块钱,丁志忠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时间倒流20年的话,丁志忠还是一个独自上京城摆地摊、到各大商场推销晋江鞋的少年。如今,他已是一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的少壮派老板,是安踏集团的总裁。当年含辛茹苦工作4年才积攒20万元的他,在雅典夏季奥运会期间的20来天时间,就一把花掉了2000万元。面对中国运动鞋市场的硝烟弥漫,他领导下的安踏却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拿安踏和国际品牌一起进行比较,但丁志忠说,安踏不会做中国的耐克,而是要做中国的安踏、世界的安踏。


  丁志忠认为,运动鞋只是单一的领域,应该把“安踏”定位为一个真正的体育用品品牌。


  2001年,“安踏”由生产单一运动鞋过渡到生产体育用品,产品结构扩展到运动鞋、运动服装、帽袜、箱包等;同时重新打造“安踏”的店铺模式———体育用品专卖店。这是“安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同年,北京安踏东方体育用品公司的成立,承担着专卖推广的任务。安踏定下了一年内在全国开500家专卖店的计划。所幸的是,专卖模式的推出得到了大批安踏经销商的支持,特别是一些已经发了财的经销商,都愿意把积累的资金拿出来开专卖店。2001年底,500家专卖店在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其中由原经销商开的自营店就占了一半以上。


  务实主义


  回首来路,丁志忠并不认为安踏跟随模仿耐克。恰恰相反,安踏之所以更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实行独特的快速业务模式。跟耐克不同,安踏坚持自己生产。早期的安踏,企业规模很小,实际上无法实行紧密型战略,寻找代理商、开专卖店都是奢望,只能实行松散型的批发销售方式。“我们的定位是中档产品,追求的是同等价位物超所值,如果什么产品都给人家OEM,你有可能物超所值吗?”丁志忠说,制造是安踏的优势。


  安踏的自有工厂不仅为整个集团贡献利润,更重要的是也为庞大的渠道快速补货起到重要作用,市场反应速度快。闽南的爱拼精神跟草根精神结合,形成了安踏的务实主义。丁志忠提出,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安踏提出的愿景则是,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十。


  他认为,安踏这几年最大的进步表现在,从丁志忠的个人领导能力发挥作用,转变为整个职业经理人团队作战能力发挥作用。“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在员工印象中,思维极其跳跃的丁志忠是个强势的经常突发奇想的领导者,一旦确定目标,便用最快速度集中力量超常规推进。但也能小心求证。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