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棉与进口棉的破纪录的价格差

来源:2012/7/3 21:58:00分类:
21:58
热门跟帖
 

  中国国产棉与进口棉的破纪录的价格差,与中小纺织企业的大范围停产、限产,这一矛盾正在上演。


  广东一家大型棉纺企业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份以来,这一价格差几乎以每月1000元的速度在扩大,算上滑准税后的进口棉价格比类似等级的国内棉低了大约4500元人民币,而进口棉配额的倒卖价格已经飙升至3500元/吨。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的估算,2011棉花年度(2011年9月-2012年8月)的棉花进口量或达到450万吨,超过2006年度的历史纪录。


  与这一现状并不匹配的是,终端纺织企业的处境未见好转迹象。该人士称,纱布纱线或服装库存的高企,使得资金紧张的纺织企业不得不选择限产甚至停产。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刚刚发布的纺织工业5月形势月报也显示,纺织行业生产、出口、内销、利润等主要的经济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仍在明显下降。


  囤积的进口棉


  巨额价差的吸引下,大量进口棉开始囤积在中国港口。前述广东纺织企业人士介绍,贸易商们通过支付20%订金的方式将进口棉腾挪至国内港口的保税仓内,支付小额的仓库保管费用,待订单、配额价格合适时才会付款提货,完成交易。


  青岛的黄岛港的仓库内就堆满了进口棉,以往这些保税仓库的使用率仅仅在七成左右,但去年年底以来,因为进口棉排队入库,仓库的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


  黄岛港平常存放棉花的保税库只有3个,现在已经增加到了7个。上述纺织企业人士说,以往贸易商手里压上万吨的货就算多的了,现在压上几万、甚至10万吨货的已经不在少数。


  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说,一般来说进口棉比国内棉便宜1000元左右算是常态,2009年金融危机时也曾出现过两者价格的异常倒挂,但4000-5000元如此大额的价格差过往就从未出现过。


  他认为,导致内外棉破纪录的价格差主要有两个因素:全球棉花增产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以至供需严重失衡,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出现了金融危机之后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下跌,当前美棉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接近50%;而去年9月至今年3月中国政府的收储托市,不仅稳定了国内棉价,亦部分稳定了国际棉价。


  这一临时收储政策最终以19800元/吨的价格收储了312.5万吨的皮棉,使得去年底至今年3月左右国内标准棉价格一直稳定19300-19600元/吨,近月才逐渐跌至18000元/吨左右。


  高芳对2011棉花年度的供求做了详尽分析,她说,发改委牵头各部门会商后的产量数据为720万吨,中国棉花协会估计2011年度的进口棉数量会达到450万吨,政策性收储312.5万吨,但实际的到库量会大于这一数据,而棉花的消费量预计在900万吨。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刚刚发布的5月形势月报,扣除滑准税后的进口棉折人民币15366元/吨,较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棉)19086元/吨已经低近4000元/吨。6月份,这一价格差还在继续扩大。


{page_break}


 


  这一巨额的价格差被认为削弱了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竞争力。上述纺织业人士说,对比印度、孟加拉等竞争对手的用棉成本,中国纺织服装的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外,又多了一个利空因素。不过他也提及,即便中国纺织服装的成本优势已经不在,但工艺和配套产业链等优势仍然明显。


  政策争议


  2011年度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虽然造成了内外棉巨额价差这一副产品,但却有效防止棉价的大起大落。


  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处长张显斌今年5月中旬在全国棉花会议上评述说,这一政策保持了国内棉价的基本稳定,给生产经营企业创造了可预期的市场,保护了棉农利益,有效防止今年棉花生产大面积滑坡。他说,任何一个政策并非是十全十美,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从稳定中国棉花生产的角度看,我们收储价格应该再高一点,但是从维护纺织出口竞争力角度来看价格又不能太高。


  根据刚刚发布的2012年度的临时收储方案,9月到明年3月期间,国储将按照20400元/吨的价格敞开收储,收储价格比上年度提高600元/吨。市场估计新年度的收储数量可能在200万吨上下。


  第二项可以预期的政策是进口棉配额的增发。汪前进说,中国的棉花政策一直是在保护棉农和保护纺织企业这一利益链条的两端寻求平衡,托市收储是利好棉农,增发进口棉配额则是利好纺企。


  实际上,在4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发放了100万吨配额,其中50万吨为年初200万吨配额中剩余未发放部分,新增配额为50万吨。根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58万吨,同比增长113.8%。截至5月份,2011棉花年度累计进口棉花425万吨,同比增长103.3%。汪前进说,不排除政府继续增发进口配额的可能性,纺织企业当前的处境也是政策调控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根据纺织工业5月形势报告,2012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的减速态势仍在延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


  其中,出口和内销两个关键指标仍不理想。2012年1-5月,中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90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4.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出口总额同比增幅6.64个百分点。汪前进说,如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纺织行业实际出口数量仍是负增长。


  受内需增长减速影响,纺织行业内销增速明显放缓,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内销产值17571.58亿元,同比增长13.4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51个百分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业绩稳健增长,波司登全面升级迎接下个周期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6:25:00

    波司登全面升级迎接下个周期,营收和净利润连续6年创同期历史新高,经营溢利增速再次快于收入增速。

  • BAPE 与加拿大鹅合作全新 2023 秋冬联名系列设计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6:04:00

    BAPE 与加拿大鹅合作全新 2023 秋冬猿人头潮牌 BAPE 近日再度与 CANADA GOOS

  • 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公布 山东路德等企业上榜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3:26:00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

  • 中国11月PMI为49.4% 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3:15:00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

  • 中国非制造业商务11月活动指数为50.2% 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3:13:00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分行业看,

  • 中国消费者报:网购二手羊绒衫 实测80%样品不合格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3:10:00

    随着大众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二手服装交易平台选购商品,例如近期因寒潮来袭

  • 时装节快讯: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组委会启航新闻发布会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30 13:08:00

    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组委会在福田区美然大厦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于12月21日-22日在深圳水贝壹号举办第九届深圳国际时装节。来自时尚产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家、设计师以及各界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发布会。时装节组委会主任、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周世康向大

  • 第九届“濮院杯”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针织设计培训成功举办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29 16:31:00

    2023年11月24-26日,第九届“濮院杯”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针织设计培训在濮院320创意广场

  • GANNI x Dr. Martens 合作限量版靴款设计欣赏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29 16:30:00

    GANNI x Dr. Martens 合作限量版靴款公布是关于近日,丹麦时尚女装品牌 GANNI

  • 易教授:为什么要为环保督察组点赞一万次 标签:国产棉,纺织企业,金融危机 2023/11/29 16:19:00

      近期,中国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中山大涌被环保督察组通报批评并责令迅速整改一事在行业内引起很大的震动!这段时间也有很多牛仔企业家们和我谈起这些事情,问问我的看法,我说我要为环保督察组点赞一万次!为他们对党、对人民、对国家认真负责和忠诚敬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点赞!   中山大涌现在的牛仔生产特别是洗水环节确实存在很大很严重的问题,就如督察组所反馈的:大涌镇牛仔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落实不力,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牛仔洗水产业低效、粗放发展,清洁生产水平普遍低下,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尚未形成,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