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6岁的张志勇出任李宁有限公司CEO。12年时间,他完成了从一名出纳到CEO的蜕变。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他将如何带领李宁,实现从民族品牌到世界品牌的飞跃?
人生四十,大彻大悟,荣辱不惊,遂不惑。
2008年,正是张志勇,这位李宁公司CEO的不惑之年。但在这一年里,他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争。作为一家中国的体育用品公司,李宁要在家门口迎来一届奥运会。
今年初,北京通州,在李宁公司刚刚落成的新园区“Li-NingTown”,记者专访了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先生,独家揭秘李宁的奥运战略。
第一次的奥运
奥运会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目光的焦点,也迫使中国企业和品牌直面与国际顶级企业和品牌的竞争。
“对于奥运,我们的确很兴奋但也很迷茫,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竞争对手,像NIKE和ADIDAS都有过很多次运作奥运会的经验,而我们是第一次。”张志勇说,“我们从头脑风暴开始,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和想法,讨论一次就解决一个问题,最后整个结构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精简”。
张志勇如今已经如释重负了。去年底,李宁已经发布了以“英雄”为主题的奥运战略,并以“英雄团队”、“英雄手势”和“英雄荣归”三大计划实行,更为具体的执行正在逐步推进。
“英雄”是李宁整个奥运营销的主题与核心,为什么要定位于此?“我记得有一届奥运会上,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摔伤了,是他爸爸扶着他坚持着跑完了全程。这个人是一个赛场上的失败者,但他却让所有人觉得他就是英雄,这就是奥运精神。奥运会不仅属于冠军,甚至不仅属于运动员,平凡人也会做出让人觉得他是英雄的事情。”张志勇如是说。
两大奥运梦想
在采访中,张志勇反复强调李宁是一家小公司,确实无论从市值还是营收数字上看,李宁的确根本无法同它的竞争对手NIKE和ADIDAS相提并论。
“李宁一直是中国申奥的合作伙伴,但是申奥成功后,我们却痛失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机会。得知此事,我们的员工马上就哭了。”张志勇表示,“但这是理智的。”
ADIDAS成为奥运赞助商投入8000万美元,比李宁全年的市场费用还要高,而且还要在全球市场拓广,实际上这个投入是划算的。但李宁仅在中国国内市场推广,这是根本无法承受的代价。
于是李宁在奥运战略上采取“迂回”战术,使出了很多出奇制胜的招数,张志勇称之为“花小钱、办大事”。
2006年底,李宁就与CCTV奥运频道达成协议,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为CCTV奥运频道所有栏目及赛事节目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提供李宁牌的服装、鞋及配件,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的所有赛事转播。
“这个曝光率也是不得了的。”让张志勇得意的还有李宁已经签下了四支2008年奥运会的“金牌梦之队”,包括体操、射击、乒乓球和跳水。“保守估计这四个队至少会拿到40%的金牌。我们不是随便选择的,历届奥运会上他们的媒体关注和收视率都是最高的。”
张志勇还透露,除了曝光率,奥运会还可以展示品牌的创新性。“体操、跳水的服装对运动科技的要求都很高。另外,在设计、款式上也会更好看、更时尚。”这不仅让记者想起了张怡宁那曾赚足了眼球的李宁牌小短裙。除此之外,在奥运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运动队会身披李宁战衣。
“奥运会的体育转播中是不允许在场内出现任何广告的,这是奥运会跟其他综合性运动完全不同的地方。但体育品牌比较幸运,因为国际奥委会规定,体育品牌有不大于6平方厘米的展示机会。在其他品牌都没有的情况下,体育就会显得更加的引人注目和突出。”张志勇说。
记者问及为何奥运临近,李宁的电视广告却反而变少了,“这就是小公司的‘阳谋’。”张志勇表明,“我们要聪明地做事情。”
“奥运前期,广告非常热,现在广告太贵了,而且价格还在不断上扬,15秒的广告最便宜也要800多万,从广告到达率和每收视点成本上讲,已经不是很划算了。”张志勇说,“电视广告只是形式之一,我们还会采用其他更划算的形式,比如做PR、网络上的推广等。具体的还要留点悬念,不过保证会很有看头。”
张志勇透露,2008年李宁将把总营业额的16%用于营销方面,“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但还是无法与NIKE和ADIDAS的总量相比,所以我们做得要很精致。”
“李宁的奥运梦想,我想有两个:一是获得进入世界级品牌的资格,因为奥运会是李宁品牌让世界看到的一个绝佳机会;二是希望2008年获得李宁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增长率。”
给自己打80分
张志勇是1968年出生于新疆,成长于上海。1987年,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局机关部门工作。
一年后,张志勇辞职,“我觉得那不适合我。”1992年加盟李宁,“当时,李宁还是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
他用了1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出纳到财务主管,到总经理,最后到CEO的蜕变。2004年,36岁的张志勇开始出任李宁有限公司CEO。
20多岁的员工直呼40岁老总的名字,这样的公司恐怕鲜有,但李宁就是这样。“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改的,不光我,对所有老总都是直呼其名,‘总’来‘总’去的会压抑创新,任何创新都要由体制来激发。”
“我是一个从本土公司成长起来的CEO,很多东西都是自学的,有很多培训课我都是和员工一起上的。”如今的张志勇谈论起公司的战略、营销和管理,都非常的专业和深入。
“2004年,就任CEO时,我承诺要完成三个目标:一是为公司制定一个战略;二是把李宁从一个人的公司变成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公司;三是培养一个接班人团队。”张志勇认为这些也是他作为CEO带给李宁的最大变化。
对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张志勇说:“我给自己打80分吧!”至于未来,张志勇说他和李宁当然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2018年,我们希望做到运动品牌的世界第五。但不管是5年、10年还是15年,我们的梦想就是回到中国第一!”
现在的李宁拥有一支一流的团队,运行的是ERP管理系统,聘请的是全球一流的设计师,广告公司4A级,在美国、香港建立设计中心??
李宁品牌正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国际化,但是似乎也越来越像NIKE和ADIDAS,似乎很像一个跟随者,那又如何超越呢?
“这就像画画,我们要先把画画好,然后才能想画得特别。”张志勇认为,“李宁已经在尝试,我们未来五年的目标是更为清晰的品牌定位。”
“竞争对手,一个有80多年历史,一个有40多年历史,我们的操作层面方法论确实不够,还欠缺历练和经验,”张志勇说,“但是在品牌资产方面,特别是到了中国,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如今的张志勇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双可爱的儿女。一份工作跑到现在,而不换跑道,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非常坚定和强大的人。“宁静致远”是张志勇非常欣赏的一句话,他表示,退休以后他会和李宁先生一样去做慈善。
而今年的李宁品牌在奥运会前做了些什么呢?
6月6日,正是莘莘学子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日子。而在北京亦庄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计师办公楼内,运动资源产品部赞助产品高级经理简杰和他所领导的奥运设计团队,也正在经历一场特殊的“大考”。
此时的简杰,心中无比激动。因为今天在李宁奥运装备发布会上,将揭晓乒乓、射击、跳水、体操、羽毛球五支“梦之队”的奥运战袍。这是简杰所率领的团队历经数月,反复设计、反复探讨、反复更新的杰作。能否一举获得成功,不仅关乎李宁公司的荣誉,也是对简杰改变中国工业设计流程所做努力的检验。
2012年夏天的闷热,确实比以往都来得早了一些。
不拘一格降人才
故事甚至要追溯到2002年年底。
那时候,年轻的简杰刚刚完成国外的学业,回国谋求发展。在这之前,简杰心心念念地都是要做一些与别人不太一样的事情。在国外时,很多留学生都选择学习经济学,不想扎堆儿的他却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而当大家都以为修习理工科的他,会选择炙手可热的IT业工作时,他偏偏向李宁公司投去了简历,并于2003年顺利成为鞋产品经理。
2004年,简杰负责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赞助产品,同年,他被调到鞋设计部,就这样进入了设计领域。
对于李宁公司,简杰说自己并不陌生。第一次认识李宁公司,是在1990年。那年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简杰注意到吉祥物熊猫盼盼身上,有一个陌生的标志,后来才得知那原来是李宁体育用品的Logo。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简杰周围的同学,谁要是穿上李宁的运动鞋,就非常自豪,拥有一双李宁牌运动鞋,也自然而然成为简杰的梦想。“后来,我收藏了数百双李宁运动鞋,甚至常常跑去李宁专卖店里仔细欣赏好几个小时。”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是让简杰难忘的记忆,这一年他迎来了自己在李宁公司的第一次转变,也就此与奥运结缘。
2003年某天的上午,简杰被当时的上司叫到办公室,郑重地交代了一个任务——统帅负责本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装备设计工作。“作为产品经理的我,在之前的工作中虽然对各个运动专项都有所涉及,但奥运装备设计这么庞大的工程还是头一次碰到。一下子让我接手这么重要的工作,心里还是挺没底的。”当时的简杰第一次接触这么核心的运动资源。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