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排列整齐的厂房,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园区道路,耳边不断传来机器声,一个规模宏大、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园映入眼帘。10月17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四川新闻网“走转改”报道组来到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中国·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实地见证该园区建设。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沿海省区产业结构调整、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格局。自贡市富顺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素有“川南缝纫之乡”的代寺镇规划10平方公里,拟投资200亿元,建设“中国·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打造全国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品牌培育基地。
人才技术优势和产业转移机遇铸就“中国缝纫之乡”
自贡市富顺县有着悠久的服装制造业历史,20余万服装技术大军分布全国各地。富顺县的代寺镇是川南有名的裁缝之乡,仅在成都有一定规模的服装老板就有上千人。
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早在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现出了大批熟练技术缝纫的工人,有的带着技术外出淘金。直到90年代,在乡情观念的影响下,大量年轻人学习缝纫,使得富顺的缝纫传统得以延续。本世纪初,部分富顺籍在外的企业家、个体户以及产业工人为了回报家乡,开始陆续回乡创业。2010年,随着成都荷花池的整体搬迁启动,大量富顺籍的企业家、个体户以及产业工人希望在家乡打造一个“荷花池”。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随着东部产业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加速转移,国内知名服装企业已在各地建立起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富顺县委、县政府把握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的缝纫技术历史优势,抓住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机遇,毅然决定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打造“中国缝纫之乡”。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企业陆续入驻
在园区内,走在宽阔整洁的道路上,记者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厂房排列整齐,厂房内不断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自2010年9月,产业园破土动工以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各方的努力下,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截止今年9月,已有826户商家、176户厂家正式签订了入驻中国·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协议。”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宋代琴告诉记者,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6. 37亿元,今年新开工建设的14栋厂房,有9栋已经封顶,生活配套区第一期正在建设中,第二期正在进行土地平整。
据了解,截止目前已有广州小龙女婚纱厂、成都贵夫人服装厂、新疆富瑞玲服装厂、彩虹服装厂等6家企业入驻园区投入生产,25家企业厂房装修完工,另有15家企业正在装修。在秋收后,将有一批厂家入驻园区投入生产,春节期间会有一批厂家入驻,年内园区还将引进或培育2户以上规模企业入驻。
优惠政策让厂家、工人尝到甜头
为吸引更多的纺织服装厂家入驻园区,产业园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大大降低了入驻企业的生产成本。“现在我每月的产量能达到1000件左右,收入也和以前在沿海地区差不多,员工也更稳定。”小龙女婚纱厂老板隆政菊告诉记者。“家乡的发展条件、速度和政策支持,让我们在外面要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5年就能实现。”谈起回乡创业的前景,隆政菊信心十足。
“在家附近工作方便多了,也更有家的感觉,每月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彩虹服装厂的女员工丁代琴高兴地说道。谈起回家工作的感受,她的话匣子打开了。2010年以前,家住富顺代寺镇李子铺的丁代琴长年在外地的服装厂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2011年回家过新年的她得知家乡建起了纺织服装产业园,便毅然决然的决定留在家乡工作,并在产业园的代寺彩虹服装厂找到了一份缝纫的工作。尝到了回家工作的“甜头”,她还鼓励其他同乡也回来工作。
“自己富了不算,要家乡人大家富才算富。”徐召福是一位回乡办企业的老板。今年1月他回到富顺,在产业园投资100万元建了彩虹服装厂,产品现销往成都、重庆、内江、宜宾、泸州等城市,今年收入预计有好几百万元。让他自豪的是:办厂不仅让自己富了,而且还为乡亲提供了就业岗位。
富顺县纺织服装产业园总经理江炳志表示,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是为了迎接全国性的纺织服装行业产业转移,利用富顺独有的30万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优势,用3到5年时间,建成加工企业超1000户,经营业主达10000个的全国性服装产业园,打造服装行业产、供、销上下游产品关系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纺织服装行业全产业基地。
背景资料:中国·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服饰生产、服饰贸易、纺织、砂洗企业,建设面料、辅料、配件、纺织服饰加工机械及配件市场,引进专业物流公司、咨询、广告、培训等商务企业。招商对象为国际、国内纺织服装企业,面料、辅料供应商,纺织服装教育培训机构,大型超市、服饰设计等专业服务企业。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