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烧碱作为退煮剂,而后用纤维素酶处理,以减轻甚至消除苎麻织物的刺痒感。实验选用四种纤维素酶,通过对比,优选出酸性纤维素酶APL,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通过测试处理后织物的毛效、白度、断裂强力、强降率、失重率和手感等指标,选出改善苎麻织物刺痒感的最优工艺,并结合柔软剂使织物获得最好的手感。
苎麻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其纺织品具有如下优点:一,苎麻纤维在天然纤维中强力最高;二,苎麻纤维粗细不匀率高,纤维纵向有一定麻节,使织物在人体出汗放湿的情况下不贴身,穿着凉爽;三,有身骨,色泽白,有蚕丝般的光泽;四,苎麻纤维具有一定的天然抗菌性等。但由于苎麻纤维结晶度和取向度高,纤维外表平直粗硬,弹性差,断裂伸长低,延伸性小,可纺性差,面料易起毛起皱,纱线及布面绒毛多而刚硬且受力时不易弯曲,这种纤维与皮肤接触时,使人感觉到强烈的刺痒感。尤其当苎麻纤维脱胶不完全时,这种刺痒感尤为明显。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考虑通过纤维素酶整理并施加一定的柔软剂的工艺达到降低苎麻织物的表面毛羽,改善手感的目的。
纤维素酶可以切断纤维素分子中的β—1,4—糖苷键,从而将纤维素水解。酶处理时,仅使织物表面特别是疏松部分的纤维素分子降解、水解和减量,织物变得光滑整洁,手感柔软,起毛起球也有所改善,而结晶区的纤维素分子排列整齐,结构紧密,纤维素酶不能进入内部,因此如果酶处理控制适当,强力损失可调节在合理范围,对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很小。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纤维的减量率升高,手感柔软,纤维表面毛羽明显减少,降强率也显著增加。对于苎麻纤维来说,减量不超过5%,降强率不超过15%,即可保证织物的品质。因此,APL适宜处理时间为40~50min。本实验所用的酶用量是以对织物重计算的,故可不计浴比的影响。搅拌是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理进行的,其转速为40r/min,未讨论搅拌的影响。由于上述实验用布不是同一块退煮布,所以存在处理效果的差异。同时不同组实验间也存在差别,因此数据不尽一致。
试样一为先经纤维素酶处理再用柔软剂整理;试样二为只用纤维素酶整理;试样三只用柔软剂整理。苎麻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获得永久性的柔软度和光泽度,解决了柔软剂整理经几次水洗后又变粗糙的不足。纤维素酶的活性受到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等的影响,因此在加工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织物获得满意的手感和优良的服用性能,且随着处理条件的加剧,织物的降强大大增加。用酸性纤维素酶APL处理苎麻织物的最优工艺为:酶用量(owf):0.5%温度:45℃时间:30min浴比:15∶1。经酶处理后,织物的毛效上升,手感柔软,织纹清晰,悬垂性改善。
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为:试验中所指的非优质纤维素酶可能并未表现出其最佳活性,可结合测定酶的活力加以验证。用电子强力机来表征织物酶处理后的结晶度不太科学,况且织物本身强力存在不均,应用测量织物聚合度的方法更为合理。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