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十措施扩大内需 走出"寒冬"泉企信心大增

来源:泉州晚报2008/11/12 0:00:00分类:
标签:泉州
00:00
热门跟帖
  编者按   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让经济空气中弥漫着“过冬”的气息。   而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新政无疑是“寒冬”中的一缕缕阳光,让泉州企业家们感受温暖,信心倍增。他们坚信,这些新政将让泉企受益匪浅。   一次危机就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借力新政策带来的暖风,坚韧的泉州商界正齐心完成冬天的新使命。   创新管理让企业逆境制胜   □许连捷(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恒安集团总裁)   企业要寻求效益不能光依靠外部环境,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企业更要把目光投向内部,实施管理变革,向管理要效益才是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好办法。恒安集团的经历可以说明创新管理的重要性:2002年,恒安集团斥巨资请跨国咨询公司对自身工作流程、管理架构进行改造,5年内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增长了5倍,人均贡献率增长了4.5倍,创新管理所带来的效益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国务院日前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对于所有泉州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利好消息,特别是增值税改革,将大大降低企业更新设备和扩大生产所需的成本。就恒安集团而言,按照规划,到2010年企业年造纸规模将从目前的30万吨左右提高到54万吨至60万吨之间,这也意味着企业将大量购进生产设备以实现两年内生产规模翻一番的目标。这样一来,仅增值税改革一项为企业减轻的税负就十分可观。   但泉企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光靠政策“救命”或者“续命”是不现实的,因为政策是所有企业共享而非泉企独享。要想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只有内外结合,既充分利用利好政策,又重视从内部革新,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成本。(孙灿芬)   差异化经营让品牌“保鲜”   □周少雄(泉州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福建七匹狼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寒流中,突出风格的差异化品牌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同质化的竞争很容易让实力不够强大的中小企业陷入被动,泉州企业在品牌升级的过程中,要往不同的品牌文化、不同的消费者定位和不一样的产品等方向努力,让品牌充满新鲜感。   目前,国家扩大内需新政的出台为泉州企业品牌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增值税改革,企业减轻负担后将更有能力更新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降低生产成本。在放宽企业贷款方面,从长远和宏观角度来讲,贷款“松绑”有利于刺激内需,对企业提振信心和加快资金流动、提高市场预期都有利好影响。   更大范围来说,整个泉州企业群体在危机下会产生分化,一些实力较强、应对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危机中可能得到好处,而运作水平比较低的企业可能在危机下被淘汰。一批优质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加快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运营水平,让运营质量在危机中得到强化。运作水平比较低的企业面对的是更加严峻的考验。企业应抓紧特色化、差异化策略,用更严谨的管理手段和更高的效率,全力应对冲击。   及时更新设备确立新优势   □林宏楠(福建省缝制设备行业协会会长福诚公司董事长)   就目前来说,中小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先救急、扶持,把“资金流”的血脉疏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生存,进行产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让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过去整个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都很完备,可以不投入很多精力去管理、创新,但在目前的局势下,加强这几个方面,不仅能更快地发展,还能够抵御更大的风险。   眼下,美元、欧元的贬值和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企业更新设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自动剪裁设备为例,在泉州上万家纺织企业中,还有一大部分企业停留在手工剪裁阶段。裁剪同样的面料,自动剪裁机只需要5个人左右,而使用传统的手工设备则需要50-70人。此外,传统手工设备造成的误差还将增加5%%的成本。泉州企业若能在此领域努力,将很有前途。   当前企业的负担比较重,许多企业之前都在是否增加投入上左右徘徊,国家新政能够为企业减轻负担,鼓励企业扩大生产。产业的规模越大,享受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好处就越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变大了。目前整个大环境很好,市场是很有需求的,今后我们还有投资基础工业的打算,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十项措施的出台让企业看到了希望。   市场需求比资金更可贵   □庄刚毅(泉州现代家具广场董事长)   对于企业而言,资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市场需求提高了,资金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对企业的意义远不止于融资速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需求的拉动。以主导市场晴雨表的房地产业为例,一旦货币政策宽松,就能刺激房地产商的开发信心,从而带动对相关产业,如矿产、原材料等的需求,拉动消费。这项政策不仅释放了需求,也释放了企业的信心,远比贷款的多少更来得重要。   “在辉煌的时候看到危机,在危机的时候要看到机遇”,我很赞同这句话。眼下,如何利用好这些措施,最重要的是确定一个总方向,可以肯定的是,十项措施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投资服务行业是企业考虑的方向之一。今后,我们将利用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机,采用招租或合作经营的模式,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同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合作,也会考虑投资基础工业。   脚踏实地 提升创造力   □吴华春(晋江兴业皮革有限公司总裁)   扩大内需的新政既是机遇,也是鞭策。如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将促使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由此也将带来企业界的又一次洗牌。能者上,庸者下,那些保质保量的企业,今后能够站稳脚跟,壮大发展;而那些不专注于研发创新,以次充好的企业,就会在革新的浪潮中被淘汰。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泉州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正是因为多数泉企脚踏实地做自己的品牌。未来,贷款政策“松绑”,资金链就不会断,企业有资金有能力自己做研发,从而使企业的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品牌的升级。   企业信用重建 至关重要   □王启明(福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海天轻纺集团董事长)   货币政策放松,既能够帮企业度过眼前的危机,还能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信心,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由于受到货币政策收紧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的资金链都绷得很紧,信用度也受到影响。在这次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倒下了,一些大企业也不能幸免,银行不敢贷款给企业,企业之间也不敢互相借款,担心对方随时会倒闭。将来,想要从信贷松绑中获得实际好处,重建企业信用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要继续强化,并构建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能否从银行贷到款,不完全取决于银行,关键是企业对自身能否度过危机有无充足的信心,如果企业都没有信心,银行肯定不敢贷。   提升技术“内力” 迎来良机   □许维群(南方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危机”就是在危困情况下同样充满机会。机械企业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除了未雨绸缪外,还要抓住现在的形势提高技术“内力”,增加内涵。对于没有产业集群优势的机械行业来说,还应逐步转向提高科技含量。   增值税转型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实施抵扣,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对装备制造行业来说是个利好机会。由于泉州没有成规模的机械产业集群,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加上之前贷款难,许多企业面临困境。增值税转型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更能促进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货币政策由“从紧”变为“适度宽松”,金融机构放宽贷款,企业获取资金将会变得相对容易些。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一政策有利于刺激内需,活跃经济,对泉州机械行业的发展有正面影响。   无形资产投资 蕴含商机   □吴家柿(泉州亚泰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务院出台十项扩大内需政策,不仅是发展固定资产、有形设备的良机,也是加大无形资产投入的新契机。   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流”中,中小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安全的一面,如品牌、形象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这时,加强对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重视,加大对人员素质、企业商誉等方面无形资产的投入,对提升企业实力、档次等意义重大。   中小企业应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知己,就是找到自身的定位,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包括产品的质量、造价成本等;知彼,就是向知名企业学习、取经,从而打造出更具实力的品牌。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