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是“水龙头”,这个水龙头不打开,我们竭尽全力创造的一切源和流,都将变成一潭死水。终端是“临门一脚”,这一脚踢不好,我们从前场到后场的所有泪水与汗水,都会付诸东流。
服装产品到了终端,传播品牌信息的载体只剩下三个:产品、形象和人。在三个载体中,产品已经造就,那是一件件服装;形象已经凝固,那就是店铺和陈列。而人是惟一的可变因素,人的表现,决定着品牌在“最后一公里”的冲刺中是加分还是减分。
所以,我们说,不是“最可爱的人”,不能让他占据第一排,更不能让他代表企业与消费者打交道。因为,要留住消费者,就必须让他们满意。
为此,对终端人员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作为服装经营老板,应从多方面予以体贴、关怀和激励,不仅要在行动上重视,更要在思想观念上予以重视,因为观念不解决,行动就不会彻底。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只有“技术人员是块宝,管理人才最重要”的观念要不得。好的导购,好的店长,他们的作用有时侯更大,更有意义,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机会最早与消费者面对面。
试想一下,又有哪个消费者愿意与情绪欠佳、牢骚满腹甚至心怀不满的销售员多说一句话呢?真正的服务是愉快的、高涨的,就象真正的快乐发自内心一样!
相关链接:
“决胜在终端”,终端可以说是家电的生命线,而终端的生命线又在哪里呢,当然是导购员。那么,如何维持导购员持久的活力和战冲斗力呢?很多人都知道,那需要持续的不断的导购培训。
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常常发现导购培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内容单一,导致“营养不良”,如有些公司一培训就是刻板的产品知识,有些公司一培训就是空洞的企业文化,要么就是陈词监调,导致“对牛弹琴”,培训教材老是那一套,很久没有新东西如何能引起导购员的兴趣呢,缺乏对培训内容的研究与策划,这是表现在培训内容的软肋。
二、形式死板,导致“赶鸭上架”,如有些公司一培训就是在会议室里训人或者是教条般地讲死理论,没有会乐意去听这样的培训,当然也很难有更好的效果,缺乏对培训方式的研究与策划,这是表现在培训方式的软胁。
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公司一时热就来几场培训,过后就再也不提,有些公司则是部门三个和尚没水吃,互相推诿,都说忙得很没空去实施,缺乏对培训的统一规划、布署和协调,这是表现在培训体系的软肋。
如果把导购培训比作能给导购员带来活力和营养的套餐的话,要作好这份套餐,首先就是要制作这份套餐的原料和调料,这是培训内容方面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利用什么餐具,如何运用火侯进行烹饪,这就是培训方式和途径的问题,再者是谁来下厨的问题,为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吃”,进行职责明确、流程合理,这就是培训运行体系的问题。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