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材甚至是设计上我们其实做得不比国际大牌差,但国内高端鞋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领,这源于消费者太崇尚国外品牌,不相信国产品牌。”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广东熊猫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立富颇感心痛。
在鞋服低迷期,国货品牌出现了一轮反常的逆袭———进军高端市场。熊猫如此,去年被热炒的例外也强势闯入消费者视野。不过邹立富也慨叹,打造品牌异常漫长,前期是痛苦的,投入是个无底洞。
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舒适性研究室主任李松竹看来,本土品牌要进军高端,一定要设计先行,要有自己原创性的东西。不过,相较于以往消费者过度崇拜国际品牌,现在个性化消费的到来或给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分羹”提供了机会点。
国产品牌挺进高端的苦与痛
邹立富已经在鞋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1999年他与兄弟3人创立了中国宝兔(集团)公司,代理了金利来、花花公子等国际品牌,其后又投资建设了广州财富工业园,成立了广州富铤实业有限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国际品牌运用到鞋服行业中,邹立富出手了。“中国是制鞋大国,2012年产鞋超过130亿双,在生产比例上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不过,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在鞋行业高端市场,确实鲜见国内品牌的身影。“你看这鞋里外都是牛皮做的,鞋的透气性很好,又很轻便,从工艺和设计上我们不比欧洲的品牌差,但消费者崇洋媚外太厉害了。”邹立富遇到的第一关就是消费教育问题。
除了消费者的认知,打造品牌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从201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要打造熊猫品牌,邹立富至今在熊猫品牌的投入上已经有数千万。据邹立富透露,目前熊猫在全国的专卖店仅数十家,销售盘子并不大,前期的投入很大部分用在了研发上。“研发的投入很大,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比如有款产品,我们光研发做了两年多。比如做一个磨具要二十万,但磨具不是做一次就能成功的,这部分投入也相当大。”邹立富笑言,几千万对一个在发展中的品牌而言很不经花。“做一个品牌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寂寞很可能是5年,甚至要10年、20年。”
四年的坚持,让邹立富颇感欣慰的是慢慢开始得到渠道商的认可。据邹立富透露,熊猫品牌现在已经进入了友谊商店体系,也即将进入太古汇。
消费转向,机会点隐现
相较于国内鞋业的现状,李松竹坦称,国际品牌除了有品牌优势,在设计、供应、研发体系、组织架构上的优势更明显。如果本土品牌要走高端路线,一定要设计先行,以设计吸引消费者。另外,要做高端市场一定要讲究原创性。
“比如这双鞋,它的鞋底是中国特有的竹子造型的。再比如这双,鞋面上的熊猫LOGO做在青花瓷上,很有中国特色。这双鞋的鞋垫则用的是中国人的席子的花纹。”邹立富耐心地向记者介绍每一双鞋在细节上的特色。“将时尚元素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之后,我们发现这些鞋子很受消费者欢迎。
而对本土品牌而言,消费浪潮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也为其切入高端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点。“现在传统模式已经受到冲击,未来是消费体验的时代。”邹立富认为。
据邹立富透露,明年熊猫会在省会城市的门店大力推一款与中国皮革和工业研究院合作研发已久的测量消费者脚型数据的机器。在邹立富看来,体验消费时代的到来,如何提升消费体验,这对本土品牌做高端市场是很好的机会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