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四大“擎天柱”

来源:2015/1/4 15:23:00分类:宏观经济
金媛媛
15:23
热门跟帖

  周其仁谈中国经济“靠得住”的四大支点,文章认为:1、中国的经济非常有韧性。体制上有“保证”。2、全球化大有机会。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均收入差还有10倍。3、品质革命。过去20年中国基本上出口产品品质好,内销产品和服务品质差。4、空间集聚再布局。一拨质量不高的的城市化将会被纠正。

  周其仁认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仍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因为有四根支柱支撑着中国经济的舞台。

  第一,中国的经济非常有韧性。首先是体制上有“保证”,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大多数人无法完全依赖财政,唯有靠在市场里谋生。再者,30年的市场化改革在中国孕育了一批敢闯、敢尝试的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非谋生型创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第二,全球化大有机会。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均收入差还有10倍,人均收入排名靠后,还有不小的潜力。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中国开拓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面对经济减速的现实,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要紧抓新机会,发现新市场,寻求新突破。

  第三,品质革命。过去20年,中国基本上是出口产品品质好,内销产品和服务品质差。国内居民收入提高和新一波进口替代启动了国内内需的品质革命,而品质革命将会激发我们巨大的制造潜力。

  第四,空间集聚再布局。一拨质量不高的的城市化将会被纠正,以充分发挥空间资源配置的效果。城市收入的差别是城市化的经济驱动力,因此中国城市化驱动强烈,且可持续时间很长。

  虽然有四大支点支撑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但也有两个不可忽视的不确定因素。

  第一,和平与发展坚持得住吗?1914年距如今正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给我们很多警示:全球“海平面”变化(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处于不同“海平面”)带来的利益冲突、收入分配“三明治”、民族主义情绪——这些都是影响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不能在G20框架下缓解全球失衡、解决货币悖论和收入分配问题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中国的大国治理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难处。“大有大的难处,拢得住还是拢不住?”一方面,中国是个非常难拢住的国家,东西南北统一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决心不容易。另一方面,即使拢住了,中国也会面临大国改革的穿透力问题——形成共识不易、贯彻改革决定更难。

  决定一旦得到贯彻,改革红利就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但如果“决定不出中南海”或“经验不进中南海”,也可能形成上下脱离的两张皮。因此,要增强大国改革穿透力,需要在前提正确的基础上保持目标的简单明了。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