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获悉,目前,该开发区企业中有4700名员工分布在纺织产业,占园区用工总人数三成多,其中新疆籍员工约2530人,占园区纺织产业总用工数一半以上。
“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纺织企业在带动就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郝建民说。
因为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今年,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了推进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设步伐,2015年,该开发区计划引进一批具备产业链的纺织服装企业,启动纺织服装城配套的印染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项目,实现2015年年底签约落地项目500万锭,力争织布、印染、服装、家纺、地毯等项目有10家企业落地投产。实现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完成6000人次纺织服装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
据了解,为保障纺织服装产业后续发展用工需求,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纺织服装城项目建设规划,积极与园区内的巴音职业技术学院、华山技校和红旗技校对接,开展并加大纺织专业学院培训工作力度。根据企业要求,主要以3至5个月短期培训为主,后期再逐步开展织布、印染、成衣等长期专业班培训,为纺织服装城提供技工人才。
相关链接: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服装批发市场外迁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产业的转移不能指望政府的政令,相关流入地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是承接产业转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廊坊服装城的各方面优势恰好符合了这一市场规律。它地处廊坊市区核心位置,紧邻廊坊市政府及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停车位达到2000个左右,为未来成为廊坊市最具经营价值的商业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一期楼层功能分布上看,一层为少女服装区域,二层为成熟女装区域,三层为男装、外贸工厂批发仓、休闲和运动区域,四层为环北京最大的海宁皮草城、电影院,负一层为儿童、针织、鞋帽等小百品种。同时,一期还配套有2000平方米的休闲餐饮区。此外,作为该项目的二期工程,还将有超过40万平米的专业市场规划,并配有60万平米以上的住宅、10万平米以上的写字楼,能做到业态丰富,一站满足各种商业需求。
全部建成后,由于廊坊的地理区位并未脱离北京市场,因此仍然辐射整个北京原有的批发市场客户范围,做到外迁而不离京,人走而商脉不散。除了继续辐射华北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外,再加上周边几百万平米成片的住宅社区聚集,辐射本地城区人群不低于120万人口,即便是普通消费的商业需求也会非常旺盛。
对于电商生意,服装城也有充分考虑。服装城正与国内著名的电商平台进行沟通并商讨战略合作,后期有望协助进场经营商家全面导入电商业务,构建“电商村”。根据规划,“电商村”首期规模超过4万平方米,未来将扩充到10万平方米以上,定位为依托厂商批发市场为基础,独立第三方电商运营商为主,相互依存,并成为专业市场的第二销售通道,“电商村”的规划让商户未来的生意大幅增长可期。
廊坊新动批红门服装城将通过功能布局、服务配套、品牌发展、推广运营等各个环节,搭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专业化运营平台,着手打造一个承接北京大红门和动批的升级版服装专业市场综合体。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