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中产阶级不再喜欢大牌子

来源:2015/3/18 14:17:00分类:环球视角
金媛媛
14:17
热门跟帖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新兴的中产阶级应运而生。他们追求奢华闪耀的生活,而来自西方的奢侈品则成了最好的地位象征。一时之间,国内爆发了对皮草、珠宝和高级时装的狂热追求。但当时日本的奢侈品销售渠道狭窄,供应链运作低效,无法应对国内急速增长的需求量。这样的局面之下,很多日本投机者眼见商机到来,便跑去欧洲以零售价格买下商品运回日本,在东京的商店以三到四倍的价格出售,这种方式与当下的买手店运营方式颇为相似。

  当时日本国内的奢侈品主要消费群体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女性,拥有高收入的体面工作,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其维持生活所需的基本支出很少,从而产生了强大的购买力。当时的日本银行界,将她们戏称为“单身寄生虫”。就是这群“单身寄生虫”对于体面和优质生活的追求,令她们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来自全球的奢侈品。和中国颇为相似的是,日本最初消耗最多的也是拥有明显商标的品牌,如 LV。

  巨大的价格差异和上新速度的劣势,令一部分日本人开始奔赴境外购买奢侈品。他们最喜欢去的是夏威夷和韩国,原因无非距离近,气候好,还能使用日元。他们参加奢侈品牌授权的公司所设计组织的购物旅行团,所到之处都被买断了货,整个夏威夷怀基基海滩常年都洋溢着日元的味道。当时日本国内的奢侈品市场占到全球总量的 20%,而那些意识到强势的日元能够在海外买到更多奢侈品的日本游客,又抢购了占全球总量 30% 的货品。即便是陷入泡沫经济的 90 年代,对奢侈品极度痴迷的日本人依然没有停止出境扫货。当时《纽约时报》评价说:这正是受到奢侈品狂潮洗礼中的日本人。

  如今对中国中产们来说,日韩泰就是曾经之于日本人的夏威夷,连商家招徕客户的方式都一模一样:购物团、母语导购、使用母国货币等。

  不过,中产们在选择上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十大品牌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兴的、针对年轻群体的轻奢品牌,对个性独特有强烈偏好的消费者则转向了小众设计师品牌。巴黎世家,Michael Kors, Kate spade,Alexander Mcqueen 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奢侈产品的价格虽说是代购海淘兴起的最重要因素,但大多数消费者表示相比产品的做工和品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价格上进行妥协,换句话说,就是对于产品的性价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奢侈品牌集合买手店,如连卡佛、IT、Joyce 等,因其一站式购物体验越发获得追捧,而折扣店的重要性有所下降,2014 年消费人群数量同比下降了 10%。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