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户本来说好的两年不交房租,现在才干了4个多月,刚过完年就让交房租。商场市场运营是需要成本的,商场要依托租金和物业费生存。
继去年8月海之宁皮革城黯然倒闭之后,济南皮革行业又一艘巨轮“触礁”。最近几天,号称打造山东第一皮革城的浙商皮革城正经历业户“撤铺潮”,3月6日至8日,每天都有大批业户关店。才开业4个多月,缘何就出现“早夭”迹象?本报记者连续3日探访浙商皮革城,对“撤铺门”进行深入调查。
3月6日、7日、8日,浙商皮革城连续3天正门都呈封闭状态,只开着东侧侧门,每天门口都停着多家物流企业的运货车。6日中午,德邦物流工作人员说,“现在已经运了好几车了,主要是运到浙江,业户们的大批量运输是从今天开始的。”
商场二楼法拉思迪和鹏泰的工作人员说,“签合同时,写的是两年不交房租,不知道为什么就不让大家继续经营了。”据了解,近期已有数百业户撤铺。
7日中午,有业户到商场管理办公室讨要说法。据其表示,业户基本全部赔钱,刚过年就让交2.5万元的暖气费和1.5万元的管理费,自己的两个店需要交8万元。“已经把衣服都发回浙江了,但是商场不给开门,货架和模特都拿不出来。”
记者采访多名业户了解到,密集撤柜的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未达成一致,包括房租、取暖费等多项收费。浙商皮革城春节后营业时间是正月初十,也就是2月28日。仅仅3天之后,多数业户就收到了负责济南浙商皮革城运营公司——济南祥合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催收费用通知。
“我们就是正常的收费,但是业户只要收费就撤走!”浙商皮革城副总经理宋伟告诉记者,去年因为经营形势不好,业户要求市场继续免租,但市场运营是需要成本的,必须收取租金和物业费等,而各个商场都要依托这个费用来生存。据了解,因为各个品牌的议价能力不同,有品牌是两年免租,也有的是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交纳租金。
按照宋伟的说法,现在的问题很简单,“业户是只要免租就干,收租金的话就撤铺”。第一年之所以免租是为了培育市场,前期因为客观原因,有些商户并没有签订合同,“我们催签也不来签,就这样一直经营着,但我们对外说的就是从第二年开始交房租,其他皮革城这个费用都是提前收取的”。
浙商皮革城另一拒不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我们全部都是按照合同办事,业户撤走是各方面原因促成的。”而据了解,整个浙商皮革城在开业的短短4个月里,已经三易其主,投资方一变再变,早期签订的合同是否还有法律效力也难说。探究皮草行业消费疲软
在济南皮革行业,浙商皮革城“搁浅”并非首例。2014年8月,运营不到十个月的海之宁皮革城瞬间崩塌,尽管并没有实现其“打破济南专业皮草市场空白”的壮志,却掀起了济南专业皮革城建设的高潮。2014年10月1日,依托泺口服装城的泺口皮革城横空出世;10月28日,17万平方米的浙商皮革城一期开门纳客。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