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年之前,普通消费者对于时装的理解依旧局限于国外T台上隆重的表演,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一批中国本土设计师,郭培、罗峥、胡社光等设计师都在那期间出现。
他们经过多年服装公司的工作经验之后创立自己的品牌,也走了成衣之外的另一条路,它们的服装多以舞台或红毯为使用场景,定位于高端晚装或礼服,也以定制为运营模式。它们以繁复的手工刺绣、独特的拼接与镶嵌技巧为特色,极具观赏性,带着很鲜明的中国民族元素,他们的服装秀更像是艺术展,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制作服装更多是在艺术的基础上再讨论商业。
但在这20年里,经济发展也把中国时尚推向多元,普通人对于设计师作品的理解和消费也经历了从“观赏”到“实穿”的变迁,更多年轻人不再崇尚名牌,更希望凸显自身品味,这是新一代独立设计师成长所必须的市场空间。
这一批新锐设计师多是在2005年之后创立品牌,他们更多的毕业于法国、荷兰、英国的设计学院,吸收了西方的时尚元素。他们的设计更多以成衣为主,讲求现代性,实穿行和功能性,风格更国际化,没有了过去强烈的民族色彩。过去独立设计师一直没有可行的商业渠道,尽管1996年,中国第一家买手店已经在上海开业,但在那之后的十多年,买手店开业速度非常缓慢。
直到2010年之后,中国独立设计师的下游产业链开始完善,栋梁、Joyce、Alter凹凸等买手店陆续出现,现在几乎每个一线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买手店,甚至正在向二线市场延伸,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品牌也从最初就进入商业化运作。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对于品牌定位和商业运作从模糊到清晰,都已经摸索出自己的定位和商业路径。
曾为许多明星设计红毯礼服,擅长用繁复的手工刺绣、性感的色彩演绎出男性视角的女性美。也从最初的礼服设计开拓出成衣产品线。2013年,他的首次国际大秀——2013/2014秋冬高级成衣秀“匿 光”亮相于米兰时装周。
“WANG PEIYI”工作室在苹果社区艺术馆北区,在二楼工作室的展示厅里,颜色鲜明的长款礼服和新一季成衣摆在一起。王培沂戴着黑框眼镜,多穿自己设计的黑色长款大衣,在时尚圈里,王培沂已经时常被称作王老师。WANG PEIYI定制工作室的成立是在2004年,他经历了整个中国时尚风向变换的交叉口,在他之前是专注于高端定制礼服的前辈设计师,而在他之后的年轻设计师们已经可以一入行就做着符合自己个性的成衣。而他本人,在上一代设计师的尾巴上,也带了那个时代高级定制晚礼服的步调,在做了10年礼服之后,才拓展至成衣线。
他的礼服更偏爱国际范儿,擅长在西式礼服里运用色彩和新式面料,加上设计,繁复的纯手工,又有飘逸、闪烁和性感的色彩表现。而成衣则经常用辅金属元素细节去演绎女性的柔美,是一种男性视角的女性美。这十年里,王培沂完全依靠自己的每一个系列,从小圈子的口碑开始积累,一步一步从红毯上出来。在很多时候,他更像一直在高端定制的小众范围内积蓄力量,也等待着这个市场的成熟。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