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发生在中国消费者海外购买奢侈品的狂热也曾发生在日本消费者身上。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迅速扩张,日本游客也曾如同中国游客一样出现在世界各地。由于经济富足,消费购买力强,日本人对西方奢侈品迸发出席卷世界的购买狂热。任何带有奢侈品牌标志的皮包、时装、丝巾、珠宝和香水,受到狂热追捧。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当地媒体报道,一度在高中女生中流行背LV包逛街。
就像如今的欧美高级奢侈品专柜青睐中国籍雇员一样,在30年前,日语和日本籍雇员也在欧美的高级百货商店流行,“买买买”式的狂热刺激着日本消费者。
曾在纽约、巴黎担任时尚编辑的Dana Thomas在知名时尚著作《奢侈品为什么会黯然失色》中,描写过日本当时的奢侈品疯狂。
在夏威夷和关岛的名品街、免税店最开始都是针对日本女游客而建立起来的购物折扣店。数量众多的日本女孩会为了攒钱买一个名牌包而去做援助交际女郎。而很多的日本人,也包括一定数量的男性对奢侈品痴迷,相信锦衣华服具有超人力量。一个日本年轻男人,宁可住在鸽子笼一样的狭小空间里,收入不高,所有的钱用来买爱马仕衬衣、领带和皮具,而且这些奢侈品买回来根本不使用,只是放在买来的包装盒里。
当时,高盛的一份奢侈品全球调查报告显示,1995年日本消费群体包办了当时全世界68%的奢侈品市场份额,人均奢侈品消费在1996美元。
对于日本人为何疯狂痴迷奢侈品,Dana Thomas为奢侈品在日本的流行找的理由是,二三十岁的单身女性寄生在父母家中,因而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而一位时尚博主给出的理由是一个缺乏民族自信心的民族,才会大规模狂热喜欢奢侈品。
然而,在泡沫危机后,这种席卷世界的狂热逐渐消退。根据日本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日本,高级奢侈品牌1996年的市场规模曾一年约达1.9万亿日元,然而到了2011年,奢侈品市场只有7700亿日元。其中,知名品牌范思哲退出日本市场。
而在如今美国最著名的第五大道,中国游客依旧喜欢穿着明显标示的miumiu、 LV、Bubbery的衣物和饰品上街,或是拿着这些奢侈品牌的购物袋。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