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从大棚市场到店铺市场。80年代初期,服装城经历了起步阶段,通过改变驱赶关闭的老路,推行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开放城乡市场等“四个允许”政策,服装城市场有了固定场所和空间,到1992年形成了4个营业区6000多个门店。
第二步,从单一服装到综合商贸。自1993年开始多元化投入,先后建造了10多家商务写字楼,形成了纺织品、布匹、羊毛衫、五金、鞋业、床上用品等众多专业市场。
第三步,从传统批发市场到现代化商贸大厦集群。2003年,通过调整管理体制,整合集体资产,实施就地改造,三年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60多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全国最大的“鞋业中心”、市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时装中心”、“男装中心”等一批综合商务大夏,市场经营面积由1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280多万平方米。
第四步,从专业市场到国际化市场。2010年以来,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商兴市”战略,突出“四个优化”和“五个转变”,形成了实体市场与新兴市场“双轮驱动”、线上贸易与线下资源“融合互补”的局面。今年5月,中国常熟男装指数首发试运行,常熟男装指数将成为全国男装产业的“风向标”。
相关链接:
常熟服装城的标杆作用首先体现在市场效益持续增强。服装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市场营业面积350多万平方米,店铺从400个摊位发展到3万多个,拥有35个专业大市场,商铺出租率达99%。2013年,市场成交额达1150.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亿元,货物运输量66.6万吨。同时,服装城是连接服装加工制造和市场销售的重要纽带,在推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常熟一大批服装企业的发展,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依托服装城,一大批个体经营户完成原始积累后纷纷兴办实业,实现了从小店铺到大企业的飞跃。
其次是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无数默默无闻的服装生产作坊(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知名品牌。目前商城内拥有200多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5000多个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和专卖店达1000多家。先后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男装中心、中国女装中心、中国童装中心、中国鞋业中心”等称号,入选中国休闲服饰特色商业街区、江苏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中国旅游职业装营销基地、中国重点示范特色商圈、4A国家级购物旅游景区、全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市场商圈。
第三是资源整合成效明显。通过推进市场资源整合,创新资产运营模式,实现了集团资产保值增值。截至目前,服装城集团公司先后公开组织100多次门店拍租,累计形成收入近30亿元。天虹服装城、旅游购物中心、时尚演艺中心、男装交易设计中心相继建成投运,基本建成了电子商务、指数发布、设计交易、面料展示、贸易服务等五大平台。目前全区域注册登记企业1227家,注册资金55.95亿元,2013年上缴国地两税5.13亿元,现有入驻企业绝大部分属于服装贸易、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物流配送和金融保险投资等五大类。
第四是辐射带动效应强劲。服装城的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购物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13年,服装城购物旅游区共接待游客445.4万人次,接待团队游客1659批次共计7.4万人次,其中,演艺中心接待观演游客2.3万人次,为服装城集聚人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服装城还直接带动了市场周边房地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投资、信息服务、服装会展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房东经济”的繁荣。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