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姿的历史上,时装是一个核心的环节。宝姿国际集团涉及房地产、高科技、金融保险很多领域,但是核心业务是时装,我们是不会退出这个行业的。”
一位券商服装行业分析人士张凌(化名)对记者表示:“公告所称的股权接受方东方富海是业内知名的PE,现在A股市场上壳资源很多,通过PE运作帮助宝姿在A股借壳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实际上,2015年1月,宝姿主要股东陈启泰及陈汉杰以每股3港元,向富达基金香港收购宝姿6.8%的已发行股本,总额1.12亿港元,触发强制性全面要约,如果成功完成,宝姿将私有化退市。不过,因种种原因此次要约收购没有完成,宝姿私有化受阻。
本次股权出售或是宝姿资本运作的另一次尝试。服装观察人士认为,业绩和股价低迷的状况下,一些传统服装企业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股价,包括收购淘宝天猫上成熟的电商团队、布局O2O;多元化发展;卖掉服装主业,转向商业地产等其他业务等。但是,“资本手段只是‘投机’行为,提升业绩还是需要专注主营业务的发展”。
认为宝姿在H股市场被严重低估,或是陈启泰希望转战A股的重要原因。他表示,宝姿“在H股市场得到的市值是31亿港元左右,还不到人民币26亿元。”而“A股的时装公司,它们的市盈率都可以达到50~80倍,假如大家保守地以50倍估计,(宝姿)市值约为137亿元。
宝姿股价近年来在H股市场表现低迷。从上市时3港元一度暴涨至2008年的31.5港元,到2010年开始,宝姿的股价又开始了一路下探,2014年末最低跌至2.34港元,截至2015年6月8日,宝姿收盘价只有5.63港元。
对于陈启泰回归A股的预期,张凌分析,时装行业50~80倍的市盈率,前提首先是在目前牛市的情况下,但是现在沪市5000点的行情下,股市红利还能持续多久很难预料; 其次诸如朗姿股份能达到较高市盈率,是对资本市场讲了一个大故事,比如其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泛时尚文化产业布局等,宝姿能否讲好自己的故事还很难说。
更重要的是,前几年女装市场兴盛的状况现在已经不再,中高端女装市场过度竞争让宝姿丧失了此前的优势。作为一个国际中高端女装品牌形象,宝姿在过去十多年间的国内市场上具有先发优势,但现在国际市场的轻奢服装一二线品牌都通过代理或者直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内中高端女装品牌如歌力思、玛丝菲尔等新对手参与竞争,挤压其市场份额。
而宝姿的产品与品牌也面临老化的困境。张凌认为,女装需要快速更新款式,但宝姿的老客户年纪大了逐渐流失,又没法抓住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不能专注于创新,就算回归A股,也不见得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张凌表示。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