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时尚品牌的冲击下,中国本土品牌在商场中,高价位、低性价比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抵触,在经济增速下调期,中国本土成衣品牌不断缩小战线,甚至成为“僵尸”品牌,难觅踪影。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服装成本与商场售价高达8到10倍的差价,是造成国产服装品牌畸形链条的重要环节。
随着电商的兴起,品牌商所承担的物流成本也在挤压着利润,“现在产品放弃海运,通常用铁路运输,电商发展后,运费成本出现了上涨。同时运输过程中,对温度、震动和湿度都要进行监管,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佳能物流负责人柴丸茂透露,“铁路运输比航空运输节省六分之一。”
“所以,各个环节的压力,倒逼着中国成衣品牌在商场中标出高价。”夏华表示。
此外,一位知名孕婴品牌创始人还向记者透露,“有一些商场,实际上是非常喜欢出售高价产品的,以显示商场的高端,商场方面会要求我们这样的品牌,再注册一个高端品牌,类似的产品标高价在商场里面卖。”
时至年底,通常是商场服装的热销时节,但是记者看到,北京高端国产成衣品牌的店面却门可罗雀。
这些品牌通常的产品定价在1000元到4000元不等。
“已经有很多品牌消失了,因为销售不好。”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惋惜地说道,“一些品牌逐渐减少开店。”
有数据显示,北京零售物业的空置率在10%左右。
对于原因,夏华表示,一方面是市场大环境造成的不景气,另外一方面是服装行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品牌进驻商场后,由于过高的进场费和流通环节,一般定价是出厂价格的8到10倍。
夏华分析称,“除了各种税负之外,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了商场中成衣价格过高的局面。”
中国品牌进驻商场需要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交给商场作为场地租金,同时,商场各种促销活动需要积极参与,同时为了解决店面位置等问题,品牌商缴纳的“潜规则”费用也不计其数。
一个时尚成衣品牌只是希望能够在LV旁边的位置开设自己的专卖店,但是与商场管委会和目前租用的品牌商议,却因“转让费太高”只好另谋他处。
与这些高昂费用不符的是,中国的店面拥有者为品牌商提供的服务却非常低劣,“进场费”等各种关系的维护费用让品牌商所剩无几。
在每年的两会上,均有品牌商的代表指出,“为什么中国的服装产品涨价这么厉害,在世界上看都是非常贵的?商场的费用就非常惊人。”
一位奢侈品牌的中国区总代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服装出厂的价格是三成,商场的租金和各种关系的维护费用需要三成,剩下三成是人工和物流仓储的成本,仅有一成落进品牌商的口袋。”
但是,即便这一成的利润也在遭遇挤压。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