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家医院的护士小陈(化名)三年前生了一个儿子,二孩政策后想给儿子添个妹妹,从而“儿女双全”。尽管怀孕好几个月,她仍然坚持上班,因为身边有好几个正式职工怀上二孩,她本来就不是具有编制的正式工,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待工作格外谨慎。
不仅是医院,不少高校也感受到来自扎堆生育二孩的压力。湖北一所高校文科院系的负责人为扎堆生育感到非常头疼,“本来这个专业女学生就多,近几年招收的也是女博士,干了一两年就打算要小孩了,再遇上二孩政策,已生育过的女教师也启动二孩计划。排课非常棘手,只好一名教师当两个用,顶多个课程。”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北一家高校不得不通过院系调配来缓解扎堆怀二孩的问题。
然而不少用人单位并没有这家高校如此人性化,于是怀孕二孩后绩效奖金被扣,面临解聘风险;签订承诺书,要求按照计划怀孕,违反者主动辞职;限制怀孕的二孩员工名额,下发生育指导性计划等新闻屡见报端。
由此一些企业对于女员工的态度逐渐转变成“不用、尽量少用”,因为撇开两次休产假的薪酬成本不说,一些女职工因为生孩子后请假、误工等情况变多,精力、注意力也不及从前。可是用人单位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对女性员工怀孕进行限制,不仅涉嫌违法,更无助于问题解决,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并不是长久之计。
造成“二孩时代”就业歧视加剧的原因要从根源上找。传统观念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在人们的头脑中,男性一般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女性则更多地强调她们应该承担家庭责任。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女性就业时的职业选择和招聘方对求职者的选择。
再一个是就业市场某些领域中女性求职者长期供大于求,无疑加剧了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各种就业歧视的产生。
最后是企业追逐利润的原因。女性在就业上一直存在性别劣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未来结婚、生育需要企业来承担其休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但是作为一直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的经济人”,考虑到现实中女性员工怀孕和生育期间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拒绝录用女性员工或者倾向于雇佣已经生育的女性。
周腊元认为,在全社会享受生育政策改革带来的成果时,如果让女性群体独自“负重前行”,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全面二孩的实施将改善当今我国人口结构某些不合理的方面,是利国利民之举。不应当因生育二孩而影响女性的劳动权益。缓解“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权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亟须探索出一条解决之路。
更多相关的资讯敬请关注世界服装鞋帽网吧。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