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猪猪女孩不曾在青春懵懂时买过几双达芙妮?
8月25日,达芙妮发布了2020年度的中期业绩报告,并向市场扔下了一颗重磅新闻,“达芙妮将退出实体零售业务”的消息随即引起了大众关注。
根据后来达芙妮官方的澄清消息,达芙妮是退出了中高端品牌零售业务,而非整个零售业务,达芙妮整体将聚焦在鞋柜、达芙妮等核心品牌运营中。
达芙妮告别中高端实体零售,一方面是品牌“轻资产”战略转型下的结果,根据赢商网报道,达芙妮旗下店铺网络从2019年初的2820家店,缩减到了2020年425家;而另一方面,达芙妮的“陨落”也是整个老牌服饰品牌面临的共同解难题,森马、以纯、真维斯、美特斯邦威等品牌,都与当下消费环境显得渐行渐远。
下面时有趣尝试梳理一下达芙妮的品牌发展,并试图寻找其“坠落神坛”的原因。
天时、地利、人和
早在2004年左右,达芙妮的销量达到顶峰,女鞋行业中便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中国市场每五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达芙妮市场占有率高达20%,那是达芙妮的高光时刻。
达芙妮最早可以追溯到台湾的制鞋世家,但由于台湾制鞋市场较小,便来到了香港成立永恩集团,这就是达芙妮的前身。到了1990年,为了更快速地开拓鞋业市场,三位创始人成立了名为达芙妮的新品牌,并把制鞋工厂搬到了福建莆田。
三位创始人彼此也都是家族亲戚,而直到今天,尽管引入了不少外部股东及资本,达芙妮也始终具有浓厚的家族企业特征。
达芙妮的崛起主要是抓住了90年代女性消费力的红利,在90年代初,达芙妮的品牌打造和产品设计都可圈可点,而当时国内市场也存在女鞋品牌的相当空缺,达芙妮产品便成为年轻时尚的代名词。
事实上,达芙妮最初在内地市场的走红颇有些偶然,根据当时主管市场的创始人张文仪对媒体回忆,达芙妮92年进入内地市场完全是因为外销库存料太多,希望通过内地市场去库存,结果才无意之中在内地实现了品牌卡位,通过强势的广告输出了“高贵不贵”的用户感知。
除了无意间的品牌卡位外,达芙妮还大力发展经销体系,快速扩展经销商及线下门店,根据相关数据显示,03年到13年期间,达芙妮的线下门店扩张了10倍,其中09年到12年期间,每年保持了1000家新店的速度。相信不少读者都有印象,多年前百货商场一楼鞋品区,百丽、达芙妮、星期六旗下各个子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位置,不得不说,早期达芙妮在内地市场确实一路顺风顺水。
自营电商一场空
达芙妮增长的放缓大约起源于08年金融危机左右,当时达芙妮的品牌设计已经显得有些老化,再加上经济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早期企业内部人事的种种变化,达芙妮增长乏力,股价也严重下挫。
面对供应链、经销商等留下的种种问题,达芙妮管理层积极引入了外部资本,开始梳理财务及供应链体系,使之更加成熟完善,同时也开始了资本并购之路,通过资本手段切入细分高端市场。这一套组合拳的效果是明显的,2013年左右,达芙妮业绩到达了顶峰,各项财务指标也大大优化。
在这期间值得一提的是达芙妮的电商策略,这或许也是达芙妮最终“陨落”的一大原因。
达芙妮在早期就已经看到了电商的重要性,早在2006年前后,达芙妮就已经入驻淘宝,算是女鞋行业中的先行者,2014-2015年期间,达芙妮位列双11女鞋品牌中TOP3,然而,2016年后达芙妮的排名便逐步下滑,2018年后再也没有进入前十。
达芙妮对电商确实投入了不少重视,早期与京东...
会员内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