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章之美,尽显千载风华《人民日报》刊发专题报道

来源: 2024/5/21 13:40:00分类:服饰文化
第一时间
13:40
热门跟帖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北京服装学院对传统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的专题报道,题目为《服章之美,尽显千载风华》。

  文章刊发在《人民日报》人文版面“人文观察”栏目,从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与实践复原、创新设计彰显新时代“中国美”等角度切入,将中华文化和美学呈现在读者面前。多年来,北京服装学院深耕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汲取营养;立足新时代,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积极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北服设计”以鲜活动人的方式绽放,表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谱写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


  以下为报道部分原文:

  穿衣、吃饭,人类生活的两大要事。服饰既是人类基本生活要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匠心与创造力,也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今的街头巷尾,马面裙、披风等传统服饰不断掀起流行热潮,彰显人们寻找古典之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而传统服饰文化精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面貌大放异彩,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


  “站在2000年前

  真实的织绣服装前时,被深深震撼了”

  4月23日,2023年度中国好书颁奖典礼舞台上,10名表演者身着战国、西汉、北魏、唐、宋、元、明等不同时期的服饰登台,仿佛从历史书籍中“走出来”,再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样貌与变迁。这场服饰复原走秀,以真切的观感,让观众体会到中国传统服饰的深邃与多彩。

  节目的造型指导是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服饰文化研究院院长蒋玉秋,她曾带领团队完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及刺绣复原、明代典型服装形制复原等专题研究。

  “2009年,我到湖南博物院参观,站在2000年前真实的织绣服装前时,被深深震撼了。” 这些文物的精美程度,让蒋玉秋叹为观止,“四经绞罗朱砂染,乘云信期长寿绣,实在是太美了。但遗憾的是,墓主蜡像所穿的服装非常简陋,我就想,能不能复原一件马王堆汉墓的织绣服装。”

  蒋玉秋介绍,服饰复原有很多级别,最基础的是形象复原,规格更高的是技术复原,即从织绣印染等技术角度出发的复原。

  复原难度极大,需要结合考古发现和相关资料,详细研究衣服材料、纹饰等。返回北京后,蒋玉秋带领30名学生,在刺绣老师徐美玉的指导下,开始了这项汉代服装复原工作,耗时7个月,才完成了一整件服装的复原。

  “复原过程的艰难,也让我们叹服古人制衣技艺的精湛。其中一种叫‘四经绞罗’的织法,我们团队的技术至今无法复制。”蒋玉秋介绍,区别于一般织物,四经绞罗因工艺复杂,一度失传。

  好在这一技艺在周家明手中“复活”。今年70岁的周家明是四经绞罗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8岁起跟随父亲学习缂丝、宋锦等织造工艺。

  一厘米的罗里有多少根经线、多少根纬线,是衡量四经绞罗精细程度的标准。因为细密度高,极易产生断线和瑕疵,只能纯手工织造。一个技艺娴熟的织 工 ,一 天也只能织出5—10厘米的长度。

  史料里关于四经绞罗织造工艺的记载极少,周家明参照当时已知的二经绞罗织造工艺,试图寻找四经绞罗经纬线相绞的纺织结构,在织机上研究了一年,终于成功复原。此后,在周家明的手中,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耳杯菱纹罗、江陵马山墓出土的四经绞罗得以再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服饰文化研究与实践复原,让精美服饰走进博物馆和大众空间,让更多人看到,是杰出的传统技艺使得质朴的服装变得灵动,看到从古至今服装制作者“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价值标准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要秉持开放的态度,
让传统在现代生根”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身着“水天碧”长裙,伴随优雅的旋律在千里江山的水墨画卷中翩翩起舞,给中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身着“水天碧”长裙起舞。(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摄)

  长裙的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楚艳说,“水天碧”长裙是她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集中表达。

  长裙衣领采用了中式服装典型的交领右衽的形式,装饰刺绣梅花纹;裙摆制作上,纱料裁剪成山峰的轮廓,一针一线缝缀在隆起的拖尾上,恰似连绵起伏的山峦;色彩使用石绿、春新、绿珠、缥碧等青绿交织的色彩,表现江南碧净之美……

  楚艳介绍,长裙整体造型采用了西式大礼服的廓形,上衣收腰、束身更便于展现演员的舞姿,而裙体中还点缀有 3D复合工艺制作的亭台楼阁和树木纹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时代创新精神为风貌,传统美学融入当代时尚的方式,让艺术呈现有更宽广的可能性。”

  从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身穿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服装在太空迎接农历新年,到2024年春晚《年锦》节目中,表演者身着汉、唐、宋、明不同朝代的中华传统服饰惊艳四座;从国际时装周舞台上中华传统服饰精彩亮相,到商场橱窗里“新中式”设计的层出不穷……传统服饰文化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走上世界的舞台,折射出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广泛共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正在迸发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全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首页
资讯频道
新闻资讯
招商频道
招商频道
视频频道
视频频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