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天,走进三个地州市,探访16家深耕贵州的本土企业……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从点燃“她梦想”到助力“她力量”。2025年“网媒看贵州·锦绣展黔程”锦绣计划网络媒体基层行活动先后走进贵州贵阳、黔东南、黔南,与妇女多元对话,映射奋进贵州,讲好中国故事。
2025年是锦绣计划实施十二周年,绣娘们在多年历练下,成长为会技艺、会传承、会创新、会设计、会整合、会宣传、会销售、会增收的“八会”复合型女性手工人才。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从停留在日常服饰上的纹样,到以民族文化赋能的文创、时装,印证了非遗的路越走越宽。
十余年深耕,“锦绣计划”已成为贵州妇联系统服务妇女发展、助力文旅融合的标志性工程,更成为全国民族地区非遗活化与妇女赋能结合的典范。
非遗“破圈”: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在贵阳青岩古镇,全省首个“非遗+文旅”融合的活态展示馆——寻坊贵州锦绣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静态陈列模式。馆内不仅有蜡染、苗绣的技艺展示区,还设置了研学体验课堂。开馆一年多来,这里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200余名绣娘通过“订单生产+现场售卖”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游客来青岩不仅看古镇,还能带走贵州特色的非遗产品,这就是非遗的生命力。”锦绣馆负责人曾维说。
而在丹寨县,宁航蜡染工坊的作品更是走出国门,先后亮相英国伦敦时装周、中国民族博物馆,将贵州蜡染的蓝白美学推向国际舞台。
“锦绣计划”实施以来,贵州省妇联持续推动“青年设计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结对,鼓励年轻力量用现代审美重构传统符号。雀亦文创团队自2024年入驻青云市集,凭借“每月上新”策略成为流量担当。以瑶浴药包为灵感设计香囊,用贵州特有的木姜子研发“黔山秘境”香水,让非遗元素融入美妆、家居等现代生活场景,成为贵阳青云市集的“流量担当”。
走进吾土吾生的展厅,靛蓝染就的衣服、拼布点缀的布包、刺绣装饰的抱枕琳琅满目。这些融入布依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背后藏着200余名本地妇女的生计与骄傲,公司创始人韦祥龙始终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法理念,同时创新植物染配色工艺,染出了年轻人追捧的莫兰迪色系。
“以前担心老手艺没人学,现在变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商品,要吸引更多人走进这一行。”韦祥龙说,如今公司...
会员内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




